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赏析
时间:2022-04-18 14:15
1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赏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唐-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衣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翻译: 芦叶萧萧作响,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 从前我曾经是半纪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为弘农县的关外民。 听思子台边晚风呼呼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 行人都己归去,只有芦叶的清音不绝,久久地在荒城中应和着那凄凉的砧声。 注释: 关:指潼关。盘豆馆:在河南灵宝县境,距潼关四十里。相传汉武帝过此,父老以牙盘献豆而得名。 梢梢:状风动草木之声。 邮亭:即驿馆,指盘豆馆。 关外心:用汉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诗人自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弘农尉,心请有如杨仆。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谓一天的奔波,至驿馆投宿,闻芦叶潇潇,心中的郁闷为之一解;颔联谓童年漂泊江南,今又被排斥到关外,官不挂朝籍,思之伤心;颈联谓料想母亲思念漂流在外的游子,妻子久盼丈夫归来;尾联谓芦叶清音与荒城砧声相应和,令人彻夜难眠。 诗的前四句由丛芦而忆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关外心”,在曲折的思绪活动中,回溯了漫长悠远的时间、空间和有关生活内容。这种回忆,以及暂时因环境清幽而尘烦乍释的心境,对于逐渐萌生的“关外心”,起着引发和映衬的作用。后四句则由“关外心”扩展开去,思绪连绵,融合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长夜难眠之中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使“关外心”表现得更加充分和形象。 全诗意境宛转含蓄,淡雅隽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