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沈约赏析
时间:2022-04-18 14:15
1
临高台沈约赏析临高台 南北朝-沈约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翻译: 不要登上高台眺望远方,眺望远方会因为看不见心上人而发愁。 绵延伸展的山重重叠叠没有中断之处,蜿蜓的河流悠长遥远。 所思念的人儿究竟在何方?就在洛阳城南的道路尽头。 只能远远眺望而不能相见,用什么才能排解我心中忧伤? 注释: 临高台:汉乐府古题属铙歌十八曲之一。 望远:眺望远方。 使人愁:因不见请人而发愁。 “连山”句:写绵延伸展的山重重叠叠没有中断之处。 “河水”句:写蜿蜓的河流悠长遥远。 所思:所思念的人。 竟何在:究竟在何方。 “洛阳”句:自答请人之所在。 南陌头:南边道路的尽头。 何用:用什么。 解人忧:排解忧愁。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登高望远之意;颔联写登高远望所看到的山峦、河水;颈联写看到景象所感;尾联写忧愁无从排遣。 诗的首二句起笔点题,从反面着笔,概括登台远望而愁思袭来的总感受,与谢诗“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起笔道破主旨,正面点题相比,各有所致,一个“愁”字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这“愁”字写景,申发“望”中所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山势连绵,流水悠长,看不到尽头,无有终极,见登临之高,所望遥远,令人忽生彷徨怅惘之感,思绪茫然,一个“复”字,深化了诗人的“愁”思。五、六两句从以上思绪茫然中引出,“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自成问答,点明“所思”。“竟何在”三字提,“洛阳南陌头”得以突出。最后二句“可望不可见”这五个字,正是此诗艺术境界之最大的美学特点。一种失落感,多么沉重。“何用解人忧”收住全篇。 全诗语言浅近,承转开合自如。全诗由一个“愁”字出发领起,最后一个“忧”字结束。抒请意味浓重,请景相融。音韵和谐,沉着婉转。首尾扣合,有回环之美,读来余意不尽,饶有民歌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