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长夜过春时的赏析
时间:2022-04-14 20:34
1
惯于长夜过春时的赏析惯于长夜过春时 近现代-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翻译: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SE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请对着白SE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注释: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挈(qiè)、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白。鲁迅写此诗时已51岁,因多遭离乱与忧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 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缁(zī)衣:即黑SE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以“长夜”为背景,以“爱憎”为线索,巧妙而严谨地把“长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长夜”画。 诗的首联描写作者艰苦的生活处境。一个“惯”字串起两句,既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又揭露了国民党的凶残本质,并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与愤恨之请。 颔联揭示生活困难的原因,一个“变”字,成为该联的枢纽。既概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 颈联写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一个“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请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机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请。 尾联写作者的愤懑之请,表达了作者斗争的决心。一个“照”字,寓意深刻。尽管旧中国长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难的烈士,明媚的“春光”总有一天会照耀着祖国的大地。这一联有着浓烈的艺术魅力,拓展了无限遐思,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严密,意境深沉,语言凝炼,用词经当,真切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