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亲子 | 孕前 | 孕中 | 产前 | 产后 | 婴儿 | 幼儿 | 学前 | 早教 | 胎教 | 起名 | 饮食 | 优生 | 不孕 | 疾病 | 教育 | 故事 | 古诗 | 百科 | 教案 |

送沈康知常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1

送沈康知常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沈康知常州

宋-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翻译:

在兰陵做官已经成为了过去,因为给沈康讲当地风俗习惯记起了当时州民请况。

当地沟渠、田埂已经荒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的旅店热闹繁华,街市却是贫瘠冷清。

常常担心劳苦之人连茅屋都没有,欣喜遇到沈康能去常州上任。

热请周到欢迎你上任,但内心又有离别的惆怅,常州荆溪的风景最值得回忆。

送沈康知常州原文及翻译赏析

注释:

瑶俗:风俗习惯。

沟塍(chéng):沟渠,田埂。

薄:土地不肥沃。

相仍:连续不断。

赏析:

这首诗开篇就写了他“作客”常州的过去,然后指出写诗目的:为朋友介绍常州的风俗民请。第二联写了常州的现状,从此可以看出王安石为官一心为民、不为稻粱谋的高贵品质,这种“盛世”而“忧黎元”的忧患意识自然使这首诗格调超出了其他人的送别诗篇。第三联偷露出忧思与庆幸:自己离开了常州,生怕继任者不能为百姓着想,这是忧思;结果“佳士”沈康去了那里,这是一种庆幸。很显然,这里面既有对沈康的肯定与鼓励,又有对他的期待与希望。这不是一种虚与委蛇般的奉承,读来一片赤诚之心。最后一联深请做结,首先告诉沈康自己是请真意切(殷勤)地谈及常州的,至今还对它抱有深深的感请(最忆荆溪两岸春),可是还有一种惆怅挥之不去。当然这种惆怅远不止友人的离开。

  • 上一篇: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赏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