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侍御归上都翻译赏析
时间:2022-04-12 17:23
1
送裴侍御归上都翻译赏析送裴侍御归上都 唐-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翻译: 奔走在楚国的土地上,历尽辛苦。此去长安,风烟已静,军鼓将不再响起。 小船缓缓移向洞庭岸,行人离开了武陵溪。 江面上空的月亮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烂漫的山花正趋附着你哒哒的马蹄声。 可游子的思归之心,却早已越过千山万水,飞向了长安。 注释: 裴侍御:名不详。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上都: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称首都长安为上都。 楚地:古楚国所辖之地,泛指江夏一带。 行役:旧时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都叫行役。 秦城:指长安。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后亦泛指战争。 洞庭:洞庭湖。 武陵溪: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写的武陵源,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境内,此泛指湖南乡间。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趁:趋附。 离魂:指游子的思绪,漂泊思归之心。 将:是带领、携带的意思。 别梦:离别后思念之梦。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这里借指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人归京之作。 首联中潭州属古楚地,故言及之。首联对句中的“秦城”,为秦长城,这里泛指长城。这句是指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强调了天下太平;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的洞庭湖和武陵溪,其中的动词“移”和“出”,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亦暗示着裴侍御行程的轻快。颈联前后照应,是后人传诵的名句,“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出句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颔联对句的“路出”,从此也可以看出所经之路的顺畅、景SE优美,同时表现出了送人者和被送者的愉快心请。尾联则表达了作者的“恋阙”之请,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这首五言律诗前三联对仗,对仗均属工稳,特别是诗中的专用地名“楚地”对“秦城”,“洞庭”对“武陵”,颇见巧思,无荆楚之地的游历,难出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