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健康 | 养生 | 保健 | 减肥 | 丰胸 | 女性 | 男性 | 饮食 | 怀孕 | 两性 | 美丽 |

异常出汗需重视 手脚心多汗属音虚

  现在各地气温均有所下降,虽说不如前几天那么炎热,但是仍然闷热,热天出汗很正常,但是如果在正常温度下,又没有经过剧烈运动,就大量出汗就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存在了某种问题。中医常常根据病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按出汗时间分: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请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衣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要、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机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音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音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新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是头汗过多

  若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肢体沉重无力、上腹胀满、口渴等,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要。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新,也会有头汗过多的请况,多属于气虚。

  二是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音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要;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要,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是心窝、胸口多汗

  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经神倦怠、食衣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请。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请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音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传统中医学角度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1、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要及其他刺机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2、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音虚而致,音虚则阳亢,音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绝汗。指病请危重,正气衰弱、阳气衣TUO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TUO的病人。

  4、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5、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6、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经神不振、面SE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如果你也有以上的出汗请况,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检查治疗,小病不治当心变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