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宋朝人为什么会选择火葬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火葬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自有记录以来,人们总是将"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当做人生的大事对待,这是一种深厚的土地请结。在这样的思想下,对待去世之人,都是选择土葬这种方式。

  但是,有宋一朝,土葬竟然逐渐被世人所抛弃,在理学禁锢下的人们居然以一种超出常人想象的勇气去拥抱了火葬。这难道是宋朝先进思想的曙光吗?答案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宋朝的人们到底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选择火葬,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探索探索。

image.png

  一,宋朝由"土葬"转变为"火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1、北宋时期,火葬的种子在黄河流域率先发芽

  火葬其实并不是宋朝独有的现象,而是在唐末五代十国之时就已经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只是在宋朝时期,火葬率先在黄河流域的河东一带慢慢的蔓延开来。史家记载:

  “河东路人众而地狭,民家有丧事,虽至亲,悉燔爇,取骨烬丧舍中,以至积久,弃捐乃已,习已为俗。"

  更有记载"非士大夫之家,中民以下,亲戚丧亡,即焚其尸,纳之缸中,寄放僧寺",可见河东一代的火葬已经蔚然成风!

  那么当地的火葬究竟有多么的流行呢?首先是理学家程颢,在知晋城做官,他看到当地的火葬实在太多了,于是就下令"申焚尸之禁",还有记载毕仲游在河东做官的时候下令"尚敢焚毁必裁之以法",几乎每任官员来到河东都要禁止"火葬"。

image.png

  土葬

  但是,当地的老百姓把土地看的非常重要,火葬禁令展开后,漫山遍野的都是无主的焚烧后的残骸。由此可见,火葬风俗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2、至南宋,火葬风俗在全国推广和流行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被辽、夏赶到了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政府在江南过起了夜夜笙歌的好日子,但是,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江南这点地方无法满足正常的耕种需要,再加上北方人的南迁,这就导致了"火葬"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浙江省是北方南迁的必经之路,火葬也在此逐渐盛行,有史料记载:

  "浙右水乡风俗,人死,富有力者,不办蕞尔之土以安暦,亦焚如。僧寺利有所得,凿方尺之池,积蹄之水,以浸枯骨。"

  从中可见,江南地区也开始盛行火葬,而在更早的北宋时期,江南可是特别重视"入土为安"的地区。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就有人评价说"火葬的风俗,盛行与江南地区啊"。

  自此之后,福建、四川等东南地区也逐渐的盛行起了火葬,最终导致了火葬在南宋全面盛行,并且影响了中国数百年。

image.png

  二、宋朝时期有哪些人选择使用火葬?

  道士、平民、读书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随着火葬风俗的全国盛行,政府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于是民间就涌现了一大批接受火葬的人群。

  首先是道士的火葬。比如在宋代就有一个道士,和他的妻子来到果山炼丹,二十年后练成丹要,跟他的妻子说"我当略往。七日且复回,未死也,切勿焚我"。这个道士跟一个和尚关系很好,那个和尚听到道士的死讯,来吊唁,劝妻子说"学之人,视形骸如獎土,既去矣,安足惜",妻子听后就把道士烧了,这就证明了在宋朝时期已经有道士会选择火葬了。

image.png

  其次就是商人群体。宋朝有个商人在外行商,客死他乡,同行就把它烧成灰带回家落叶归根。还有一位太学生,在寺庙中读书的时候得了疾病不治而亡,家里的人赶过来把他烧了带回家安葬。

  总而言之,在宋朝时期,普通阶层已经普遍接受了火葬。那么,上层阶级的人呢?

  上层阶级也接受火葬

  不要以为火葬只是平民阶层没有钱土葬而选择的下下策,其实并不然,宋朝的上流阶层也普遍接受着火葬风俗的影响。

  例如宋朝皇室赵世昌,嘉佑五年生,同年早夭,随后就被烧成了灰安置在大慈佛寺中。还有一位节度使,因为沉M佛教,竟然自焚而死,化为灰烬。更有宰相王旦临死前换上袈裟,在棺木中纵火把自己烧成灰烬,供奉在寺庙的宝塔之中。

image.png

  另外,还有在宋朝的军队中,由于行军跋涉路途遥远,会出现许多的病逝军人,于是同伴就会把他们烧成灰,带回故乡。

  由此观之,在宋朝时期火葬绝对不是平民阶层出不起丧葬费和节约土地的借口,而是在那个时代中,"火葬"是真正的深入了人心,要不然怎么会连皇亲国戚和高官都要选择死后火葬呢?

  三、火葬后骨灰该如何处理?

  第一种选择是将骨灰放入罐子中、坛子中然后下葬。富人死后,后辈一般会将他们的骨灰放入罐中、坛中然后下葬。一般为了显示家大业大,他们的容器或是镶金或是带玉,相当气派,而且随之葬入地底的还有相当丰厚的陪葬品,例如黄金、珍珠、玛瑙等,毕竟有钱有势不能让自己先人太过于没面子。

image.png

  第二种是放入佛寺、家中、漏泽园。一般选择这种不下葬方式的火葬安放,都是家里没什么钱的,要地没地要钱没钱,买不起棺材,放不了陪葬。但是还好,因为放在寺庙和漏泽园起码还有给点他们"租金",算是尽了自己最后一点孝心。正如所记载"河东地方,普通的百姓在亲人死后就把尸体烧了,放入缸里,交给寺庙保管"。寺庙还设置了撒骨灰的地方,颇为有仪式感。

  或者干脆弃之荒野。选择将骨灰弃之荒野的人家,都是极度贫困的了,就好像古籍记载的"太原府,土地少而人多,珍惜地而不下葬,政府只能派遣官吏去漫山遍野收骨灰,然后全部埋在一起"。可见把骨灰洒遍漫山遍野并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选择,数量还是成千上万的。

  从上述可知,宋朝时期骨灰安放的选择有很多,有钱就葬得好一点,没钱就只能委屈先人了。

  四、为什么宋朝时期火葬会如此盛行?

  1、战争使人口大量死亡,无法做到全部土葬

  战争往往是残酷的。北宋灭亡后南宋逃到了江南,南宋势力的薄弱,导致金军得寸进尺,到处残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南迁过程中,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去将亲人埋葬在土里,只能将他们一把火烧了,然后找个地方随便埋了。要是那些没有亲人收尸的尸体,就会被人拉在一起烧了,尘归尘土归土。

  夸张的是,据统计南宋比北宋人口少了整整两千万。显然这庞大的死亡缺口,不是用土地能够填的平的(特别是南宋时期土地又少了一大块),所以火葬的推行也势在必行了。

image.png

  2、基于卫生的要求,预防传染病

  随着宋朝南渡,自然环境也自然与北方不同。随着夏天的到了,没办法再停尸等下葬,因为尸体已经在开始慢慢的腐烂的,如果不快速处理掉,势必会引起大的传染病。于是"建安时期,谢六解妻周氏 , 六月无疾暴亡。"周氏刚去世,亲人就马上把周氏烧成了灰烬。还有,《 夷坚丁志》称 :

  " 江吴之俗 , 指伤寒为疫病 , 病死气才绝 , 即硷而寄诸四郊,不敢时刻留。"

  从中可见,火葬是江南地区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3、政府提倡节俭之风,推行火葬政策

  中国古代一直都很喜欢风风光光的厚葬,这样会显得自己很有出息,也表达出对先人的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攀比。人们在丧葬时大草大办,甚至出现了"破产买具"的现象,这样子容易引起社会的矛盾。

  宋朝政府深以为然,于是提倡节俭的下葬方法。火葬既绿SE环保,又节约钱财,简直就是不二之选,于是乎就推动着火葬在经济富庶地区流行,慢慢的全国人民也就接受的火葬的习俗。

  4、佛教思想也推动着火葬的流行

  佛教信仰虽然不是火葬流行的主要因素,但是火葬的流行也绝对与佛教的发展TUO不了关系。上面提到过,很多家庭长辈过世后烧成灰,会选择将其寄存在佛寺中,这是为什么?其实是佛教的推动。

image.png

  佛教传统中有火葬的习俗,最著名的,释迦牟尼涅槃时,就是选择的火葬。另一方面,佛教的发扬和传播也是需要金钱的推动的,比如说修寺庙、僧人的日常开销等等。于是宋朝的僧人们就开放了寺庙存放骨灰的业务,以此来赚取额外的收入,并且愿意在人死后去诵经超度。

  也就是这样,僧人们慢慢推动着民间对于火化后存入寺庙的认可,最后也算是火葬事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结语:

  宋朝时期由土葬变为火葬,有一部分是宋朝人的主动选择,有一部分是迫于无奈,不得不如此。但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是,传统的土葬形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再是“正统”的选择。宋朝自上至下都承认并接受了火葬,从而使火葬在宋朝流行开来。

  参考文献:《宋史》、《夷坚丁志》、《二程集》、《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