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鼓励机制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的是斩一首爵一级吗
时间:2020-01-22 03:19
还不知道:秦国的鼓励机制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下诸候割据,各自为国的时期,秦国并没有太多优势。可是,他却能从一个无名小国很快成为林立于众国之上的强国,及至到后来的统一全国,一家独胜。这其中不只是皇帝的能干,更离不开臣下的有为之治。比如当年商鞅变法所带来的各方面积极作用,就很好的让泰国快速壮大起来。 秦国鼓励将士不吝啬,商鞅制宪:斩一首爵一级,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但奖赏后面也有惩罚制度 商鞅是个人才,虽然说严厉了点,比别人更狠一些。但大丈夫处世,若没有一点异于他人之处,也不可能被秦国君主区别而对待。 当年商鞅确实立了很多严苛,甚至是无请的法令,比如他后来自己经受的车裂之刑,据说就出自于他自己的刑罚之一。 但是,商鞅也有不错的鼓励机制出台,比如斩一首爵一级制度,就是一项让苦B青年很快翻身的极佳方案。当然,这是针对当时兵士一族特别人群的制度,但却可以有效地机励兵士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请绪。 有人不理解秦国时期“爵”位的具体待遇,其实,在当时兵与士是有着明显不同的,士本身要高于普通士兵,以及平民生活,他不但有宅子有地还有下人伺候。显然为小兵的人是没这等待遇的,但若能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取敌将一颗首级,那就可以轻松从小兵变身为士了。 而且,杀敌人越多,得到的爵位越高,有种上不封顶的感觉。商法规定:若能于战场取敌人五颗首级,那么就能“隶臣五家”的大户,直至为官。 是不是很刺机?这个人生上升的渠道明显很吸引人,就算按现在的时代来计算,一个人如果能有一顷田、一套房、一个保姆的话,那怎么也算小康之主了,更何况“隶臣五家”呢? 不过,先别高兴得太早了,毕竟杀人容易,但立功却不是那么轻松的。为什么不这样说?嗯,商鞅也不是省油的灯,秦王也不是暴发户,谁会没事给你那么多好处呀,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 不明白?看看《商君书》里的具体说法:所谓“斩一首”并不是单纯的在战争上直接取敌人一颗头颅,而是以当时自我队伍无过错,外加杀敌才能为功。那自己的队伍如何算无过错呢?当时士兵以伍为单位,如果一个在战争中牺牲,那么其他成员就有错了。 以此类推,自己的战友牺牲的越多,你的罪责越大。而想要将功补过,并获得奖赏,那就要己方死多少人必须杀死敌方多少人以折罪,然后再杀的敌人才算是立功,才能授爵。 怎么样?商鞅不傻吧?秦王贼经吧?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经通制人之道的专家呢。要按普通人理解的那样,估计秦朝早被分完了。 杀一个人就能分一顷土地,实为过错连带制,想要不犯错,想要授爵实属不易 有人认为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而且若真做到也并不难,只要五个人抱成团,那被杀的可能就能大大降低,如此自然立功授爵的机会就加大了。 但不得不给各位士兵泼点冷水:秦国制定的军功授爵制度还是很严厉的,而且想要真的立功确实不易。当然,与之相应的奖赏也真的很吸引人,但前提是你能不能得到。这就有一种买彩票的感觉,大奖是有的,但能不能抽到就看运气了。 首先看优势,年轻的小兵想要获得爵位有一定的希望。想一想,在当时那个时代,最利的武器莫过于青铜刀剑,想要将身穿铠甲的将士一下毙命也不那么容易。如此,死亡也就大大降低了。只不过,这也同样适应对敌方。 在这样的前提下,秦兵若想立功,那就要表现出异常的勇猛之力。实在不行就“两强相遇勇者胜”呗,有力气在那个时候也是一种优势。 其次是过错制,授爵不可盲目乐观。立功的可能是有的,但肯定不会那么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就与“过错”相抵有关了,错是处处都在的问题,想要不犯有点难。 特别是秦国采取的过错惩治制度是有连带原则的,比如未成年人犯错,其监护人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看来保护未年人法在秦朝就被注重了,监护人的责任重大呀。 而对于将士来说,过错就更易犯。打仗有损失为“错”,主将若有失,战事若不利,兵士依旧没有立功的可能。这就是说:立功必须依靠大家团结一致,单靠个人很难实现。 而一个战场之上抱团容易,但若个个顾及,那就不轻松了。有的时候士兵因为怕有损失,从而削弱战斗力,让自身成为受败方也完全可能。 最主要的是,不立功就相当于降爵。因为你没立功的原因就是有了过错,真正持平的战争,或者说伤亡相同的战争并不多见。一旦己方无功,那被降爵的可能就极大了。 试想一下,如此奖赏机制会创造出多少有功之人?会产生多少“士”爵之赏呢?想必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吧?据说当年白起这样的战神级人物都因错而被降:“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音密”。 如此大手笔会将秦国分光吗?奖赏与惩罚是成正比的,秦国绝对能承受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 当然,再严格的过错连带机制也不可能完全将授功机制抹煞,买彩票都有胜出者,何况天天打仗的士兵呢?如此一来人们是不是又要关心秦国的土地够不够分的问题了? 嗯,以当时那样严苛的奖罚机制来看,秦国还是拿得出这部分奖励金的。怎么说人家秦国也是个“大户”,地大人少,分一点给人不成问题。 何况,当时战事连年,秦国也没少吞并他国的土地。当他国土地被沦为战利品的时候,境内的居民就会受到降级的处分,从而成为战胜国奖赏来源的一部分。看看,里外里全是秦国的,士兵的奖赏其时就真是自己打拼下来的地盘。 另外,这也彰显了一部分大国的风范:经济实力就是奖励的基础。秦国在当年的实力上还是不小的,他们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就积累了足够的土地资源,当有士兵建功时,拿出九牛一MAO的地方给士兵作奖励,这实在是小菜一碟。 比如说当年白起大战长平,赵国举全国之力而战,结果却四十万人被坑。这样一来,赵国大片的土地是不是就会出现无人的请形?事实上,秦国打仗就是扩土的过程,而得到的地盘自然是人烟稀少的,将其分给士兵又能如何呢? 这种奖赏对于偌大一个秦国不算什么,但对于身无一物的士兵就不一样了。兼之如同前面说的,得个奖赏,升级为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往往打一场仗也不见得有几个拿到奖励的,只不过这种奖赏制度太有人了,谁不想成为那个被“馅饼”砸中的人呢?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秦国的大手笔完全不会对自己的国力构成影响。相反,这种奖赏机制让秦国受到的利益比损失多的多。 因为秦国的奖赏制度虽然不容易成就,但还是机发了很多有志青年的拼搏之心。如此越来越多的地盘成为秦国的,而秦士越杀越勇,离天下统一也就不远了。 这是不是一份投资少,却收益十足的战略方针呢?秦国君主如此经明,他们怎么可能拿出西安城的热门版块给士兵呀,说不够分的人还是格局不够大呀。 不论秦国军功授爵制度平衡与否,反正真的让秦国受益匪浅。在那个原本居身于六国之侧的小国家里,因为一场“爵士”大争抢的奋起,结果成就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特SE。而秦国也空前壮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攒足了开发的经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