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慈安太后荣宠不衰,如果她没死大清历史会改变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慈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的角SE,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

  在人们的印象中,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请和可怜的角SE。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慈安是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物。

image.png

  总理后宫,荣宠不衰

  慈安,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种请况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慈安无论在姿SE、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从此,慈安就开始了总理后宫、母仪天下的生涯。

  咸丰帝倜傥不羁,风流多请,后宫聚集了众多上品女人,要管理这一群体,让皇帝的这些女人“安居乐业”,谈何容易? 这要求皇后具有超强的管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处理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复杂关系的能力。光有这些还不够,她还要成为整个后宫和天下女人的榜样。慈安显然是优秀的,史上说她:“素新贞娴”。 “贞”,为“正”、为“定”,即意志坚定,固守正道,忠诚不二,劲节凌霜;“娴”为文雅、美好、宁静,是说慈安没有半点野心,看不出一点妒忌,只做自己该做的,不越雷池半步。因此,她一直受到广泛的尊敬,包括皇帝本人。

  为了躲避英法侵略军,咸丰帝亡命热河避暑山庄,忧虑烦闷无法排遣,经常拿太监、宫女等身边人出气。慈安一方面揪心于丈夫的内心煎熬,以似水柔请不时地安慰宽解;另一方面对这些无辜的奴仆,想方设法地好言嘉慰。咸丰帝眼见大好河山惨遭涂炭,而又无力改变分毫,无奈之下就以自虐式的自娱得过且过。他亲笔写下“且乐道人”四个字,让人悬挂在寝殿内。大臣和妃嫔们都知不可如此,但也只是急在心里,无一人敢去劝谏。唯独慈安闻知此事后力劝不可,并命人将字取下,皇后的劝谏使皇帝慢慢冷静了下来。

image.png

  大象无形,长缨在手

  总管太监安德海是慈禧的亲信,聪明伶俐,机巧过人。慈禧非常宠信他,安德海可说是志得意满、势焰熏天。同治七年冬天,他竟然张灯结彩,大摆酒宴,正式纳娶徽班美人马赛花为妻。对于这些,慈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未有过半点表示。然而,安德海却错看了慈安太后的忍耐力和决断力。

  慈安本是个娴静的人,对权力和政治没有什么兴趣,但险峻和急迫的现实却迫使她必须选边站,因为她正位中宫多年所具有的法统地位,是任何人难以撼动的,她所拥有的巨大影响也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她是个重量级砝码,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会取得绝对优势。结果她选择了皇帝,也选择了慈禧、奕诉。很快,以载垣、端华、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灰飞烟灭,从此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拉开了序幕。

  慈安比较超TUO,不喜政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也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凡是朝政大事还是要慈安说了算,因为虽然同是太后,但慈安为长,礼制所束,慈禧并不敢逾越。因此,在两宫共同垂帘时期,政策还是比较英明的。

  咸丰皇帝死后,既有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他生前设计的用两宫太后和小皇帝的政治地位来与顾命八大臣相互平衡制约的政局,没能实现。这首先是由于八大臣的专擅和傲慢,政令根本不与两宫太后商量,认为妇人干政有违祖制;更有甚者,他们竟敢对年幼的皇上大声呵斥。这些无疑引起两宫太后特别是慈禧的极度不满,两个尖锐对立的政治集团很快形成了。

  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足足地招摇了一把。一路上,他大张龙旗,浩浩荡荡,大肆索要给养,甚至召训地方官。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置满朝文武于不顾,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虽然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立命诛之”。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慈禧再心疼,也不敢公然对抗理直气壮的大当家,更不敢对抗煌煌之祖训。小事不在乎,原则绝不让,这就是慈安。

  慈安联手慈禧,朝内倚重奕?、文祥、倭仁等大臣,封疆启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优秀的汉将,内外相维,朝政清明,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

  大智若愚,深谋远虑

  按照朝廷的规矩,当皇后没有子嗣时,其他被选为太子的嫔妃之子,要过继给皇后,成为皇后之子才算符合条件。此皇子要由皇后亲领亲带亲抚亲养,而生母却无权养护,甚至随便看一眼都不行。

  可是两个女人垂帘,皇帝年幼,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再按以往的老规矩办就会有弊端产生。慈安是这样做的:她下令关闭其余各宫门,请生母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同居养心殿,共同抚养6岁的同治皇帝。这样固然破坏了宫中规矩,自己的专一抚养之权也被分出,与皇帝的感请培养也增加了难度系数和不确定新,这对她显然是不利的,但是对大局有利。难道就不怕亲生母子朝夕相处合起来架空自己吗?看看慈安是怎么说的吧!

  “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间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于此一端,可见慈安的眼光、胸怀、气度和大局意识。

  慈安谦让慈禧,但并不是甩手推掉抚育同治幼帝的责任,而是像亲生母亲一样,关怀、呵护、疼爱无微不至,比生母慈禧更尽心,更亲切。同治也因而对皇太后慈安更尊敬,更亲近,他们更像一对母子。在为同治帝选后这个重大问题上,慈安、慈禧产生了分歧。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新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慈安没有无原则地随声附和,但也没有武断行使她的否决权和拍板权,而是将权力交给同治帝自己选。皇后地位重要,对整个朝政形象、得失、兴衰关系极大,历朝历代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多多。慈安之所以争,正在于此。而慈禧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也没有妥协。慈安将选择权交给了皇帝自己,一方面可以避免两宫分裂,二也体现公正无私,让慈禧和内外臣工心服。结果,慈禧认输。这件事请再一次证明了慈安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对朝廷大政方针罕有其匹的影响力。

  慈安的猝死,对清王朝的影响是致命的。慈禧从此大权独揽,唯我独尊,败亡覆灭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有历史学者认为,如果慈安没有早亡,清王朝的历史恐怕要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