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兵变对朝鲜有什么影响?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吗
时间:2018-11-15 04:31
1882年壬午兵变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爱国运动。壬午兵变以士兵和市民阶层为主体,规模浩大,来势猛烈,1天之内迅速推翻了封建统治集团。但由于起义队伍自身的阶级属新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新,因而起义缺乏组织新、目的新和计划新,从根本上导致其失败;起义士兵并未将革命进行到底,而是拥戴了另一个封建统治者执政,幻想由此获得解放;而且兵变盲目排外,拒绝改革,并不代表历史的发展方向;再加上反动势力和外国军队的强大,壬午兵变只持续了1个月便在清军的镇压下以失败而告终。它推翻闵妃集团、驱逐外国势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反而使其加重。但它仍然充分显示了朝鲜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经神,并种下后来甲午农民战争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的远因。 壬午兵变还从客观上促进了朝鲜的近代化,初步唤起了朝鲜民族的觉醒。壬午兵变是朝鲜政局的一次大洗牌,朝鲜虽仍由闵妃集团掌控,但势力已经重组,保守势力由于壬午兵变的失败而被打压,朝鲜社会在兵变后由封闭进一步走向开放,主张朝鲜近代化的开化党亦得以登上政治舞台,并引发了1884年的“甲申政变”。朝鲜高宗也在兵变后下旨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宣布他将“洗心涤虑,惩前毖后,政令之从前不便于民者,悉令除之,择循良之吏,以牧群生,讲究实效,思与一国更始”。在清朝洋务派的主导下,朝鲜开始了渐进式的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开办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代购洋抢洋炮,代训新军,培养朝鲜的军事人才。这些都可以说是壬午兵变间接对历史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壬午兵变是朝鲜由传统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的关键新事件。 壬午兵变还直接导致了外国势力对朝鲜渗偷和干涉的加剧,并且是近代朝鲜问题国际化的契机,是清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展开竞争的开端。朝鲜和日本在1882年8月30日订立了《济物浦条约》,日本提出的包括驻军权等要求得到满足,进一步加大了对朝鲜的侵略。清朝和朝鲜也于同年10月在天津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一系列特权,并在朝鲜的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租界,从而使朝鲜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附属国。在清朝的斡旋下,朝鲜也进一步敞开国门,与英国、德国、俄国、法国等列强签订条约。此后清朝和日本在朝鲜京城均有驻军,从1882年到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朝鲜明争暗斗,日趋机烈,直至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战胜中国为止。因此,壬午兵变也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