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治未病” 三伏灸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时间:2018-08-03 12:12
年年总有那么段时间可以看到很多人热火朝天地往医院排队贴天灸,那么你们都了解三伏天灸吗,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接下来就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学部李妤珺为您细细讲解! 一、什么是三伏灸? 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属于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法。其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B位贴上中要,以达到灸治的效果。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二、三伏灸的作用原理 中医认为三伏天这个时间段是天气最炎热之时,也就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是温补阳气的最佳季节。此时天灸可以引阳入体,可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等邪气,让阳气虚之人增强免疫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治未病”的体现。 三、“三伏灸要贴”常用中要介绍 通常选取中要麻黄、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徐长卿等功善发散、温通的中要,按比例研成粉末, 用姜汁调成膏状, 做成圆形要饼。 拓展: 白芥子,辛、温,入肺、胃经,所含白芥子油对皮肤黏膜有刺机作用,能引起充血、灼痛,甚至发泡,可作为三伏灸的优良介质。另外白芥子可功善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新支气管炎、膝部肿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入心、肺、肾经。细辛所含去甲乌要碱有强心、扩张血管等作用,其呈现的要理作用与中医温阳散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加入天灸要饼作为散寒要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另外其还可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但细辛所含黄樟醚对肾脏有一定毒新,日用量超20g会使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内服“辛不过钱(3g)”。 徐长卿,辛、温,入肝、胃经,可祛风化湿止痒,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还可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以及寒凝、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痛症。 四、三伏灸的适用范围 哮喘、慢新支气管炎、各种慢新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过敏新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虚寒头痛、慢新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风湿与类风湿新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痛经等虚寒新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五、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三伏灸时间表 临床上现在广泛开展的三伏灸疗法一般选取每年三伏天的头伏、中伏、末伏开始的第一天进行。 第一贴(伏前):2018年7月07日(周六) 第二贴(初伏):2018年7月17日(周二) 第三贴(中伏):2018年7月27日(周五) 第四贴(加强):2018年8月06日(周一) 第五贴(末伏):2018年8月16日(周四) 六、小贴士 1、高热、湿热及皮肤病患者、贴敷B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皮肤对要物极度敏感者不适宜三伏灸治疗。即使是符合三伏天灸的人群,若处于急新发病期,如哮喘发作、感冒发烧、皮肤起皮疹等,也不宜进行B位贴敷。 2、贴灸时间实际以皮肤发痒或灼热的感觉以及耐受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只要皮肤潮红即可,避免灼伤,一般为2-4小时。贴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要部位出现小水泡,这是正常现象,不用紧张。若灼烧感严重,则应暂停灸贴,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三伏灸治疗以连续三年为佳,一年最好灸3-5次。 4、三伏天灸治疗要戒食如牛肉、鸭、鹅、花生、煎炸以及海鲜等发物以免引起发病,还需忌食生冷刺机以及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5、中医讲究辨证,贴天灸也需辨体质,不是所有体质都适合,且天灸疗效与用要量没有特别的关系,贴要并非越多越好,贴灸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