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运动”日渐普及
时间:2017-03-07 16:12
“温和运动”日渐普及 “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即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至3小时的乒乓球。在我国大中城市,晨练中扭秧歌、抖空竹、步行等各种形式的“温和运动”正迅速开展。 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经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机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机素分泌增多,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新,降低免疫功能。可见超负荷运动后不仅人体极易疲劳,而且对身体不利。因此有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请时才偶尔运动。这种“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怎样才能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每次锻炼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每个人每天都能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及早晚散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 “温和运动”需要的是持续的锻炼。选择这种锻炼方式,就要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