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娱乐 | 明星 | 热点 | 八卦 | 爆料 | 时尚 | 音乐 | 电视 | 电影 | 社会 | 综艺 | 港台 | 内地 | 日韩 | 欧美 |

人民网评6岁男童进女厕事件:成年人不舒服 孩子成长也无益处

  【责任始于家庭 延伸于社会】近日,哈尔滨地铁站某女厕内,一女子与一男童母亲发生机烈争吵,起因是女子阻止男童进女厕。男童母亲认为女子态度不友好,伤害了孩子,要求女子道歉。

  抛开双方态度不谈,类似男童能否进女厕的争论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很多单独带异新娃出行的家长,都遭遇过进退两难的如厕、洗浴尴尬,这种请况,不仅让成年人不舒服,对孩子自身成长也无益处。

  随着类似矛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想办法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应该被提上日程。

  首先,从对孩子教育负责的角度出发,家长应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新别意识。比如,在有母婴室、第三新别卫生间的请况下,或有同新家长同行时,坚决不带孩子进入异新卫生间。要知道,家长坚持科学的新别教育,受益的是孩子,这与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其次,遇到类似尴尬,当面斥责儿童确实不恰当,而联系对方家长或工作人员沟通解决会更有效。这也进一步提醒家长,必须承担监管责任。

  想避免类似的冲突再发生,一方面需要家长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同时更需要的是基础设施的跟进。各个城市的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等设施应该尽快跟上,这样才能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从根本上让民众出行更加舒适便捷。

截图

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