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轮湖生态环保不乐观:治理后水质仍为最差劣五类水
时间:2019-10-12 11:44
治理后有关指标不降反升水质仍为最差的劣五类水 呼轮湖生态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监测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呼轮湖水质在2016至2017年虽然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呼轮湖水质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4.6毫克/升、70.2毫克/升和72.8毫克/升,水质仍为劣Ⅴ类。 呼轮湖地处呼轮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之称。呼轮湖及其周边水系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央环保督查关注的重点 呼轮湖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际投资13.15亿元,治理后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氟化物指标不降反升,水质仍为最差的劣五类水,已不适宜饮用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有关负责人称,在呼轮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当地政府敷衍应对,得过且过,甚至为了当地有关监管单位利益,不惜大幅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轮贝尔市应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确保呼轮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呼轮湖,当地牧人也称它为达赉诺尔、达赉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 “盛夏的呼轮湖,蓝天下碧波万顷。水天一SE的湖面上,小巧的凉亭立于湖心岛,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欢迎八方来客。”呼轮湖畔的村民陈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是曾经的呼轮湖美景,而现在只能在记忆里寻找。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呼轮湖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际投资13.15亿元,治理后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水质仍为最差的劣五类。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分为五类,劣五类水即污染程度超过五类的水,已不适宜饮用。 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在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指出,呼轮湖的生态地位至关重要,中央领导同志就其保护治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整改牵头单位,没有履行应承担的职责,不仅统筹推进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不够,在治理规划编制审核上敷衍应对,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流于形式”。 草原明珠美景不再 水质污染难以解决 呼轮湖地处呼轮贝尔大草原腹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轮贝尔市扎赉诺尔区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之间,素有“草原明珠”之称。呼轮湖及其周边水系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 为加强对呼轮湖的生态保护,1986年当地政府在此设立自然保护区,1990年成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轮湖保护区主要由呼轮湖、新达赉湖、贝尔湖(中国部分)、乌兰诺尔、乌尔逊河、克鲁轮河入湖口等河流和大小型湖泊组成,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呼轮湖管理局组建于1994年,核定事业编制42名,直属呼轮贝尔市政府领导。呼轮湖管理局设13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资源管理科、科研宣教科、规划建设科、法制科以及8个管护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管理。 由于呼轮湖是“只进不出”的典型内陆湖泊,这种类型的湖泊对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很低。当湖水因蒸发而消耗时,不能蒸发的污染物大都留在湖里。自1999年以来,呼轮湖水位逐年下降,面积快速萎缩。 作为这片草原上最知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呼轮湖每年都会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来自江苏的黄女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她的心中,呼轮湖本应是个白云碧水、波光粼粼的北国大泽,可真的到了呼轮湖畔却不免有些失望。“远看似乎很美,近看浑浊不堪,里面还有不少杂物。如果知道是这样的话,我们也不会特意跑来这里旅游。” 采访中,在呼轮湖边卖土特产的徐某说,他从江苏老家来呼轮贝尔已经有10年了,“那时候的呼轮湖像极了人间天堂,天热的时候,全家人几乎天天都去湖里玩。而现在,湖水又浑又脏,已没有人再愿意下去”。 为拯救这个母亲湖,呼轮贝尔人不遗余力。2016年10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轮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施行。这是呼轮贝尔市自然保护区历史上首部“一区一法”,也是呼轮贝尔市自然保护区立法的里程碑。 此外,为了解决蓄水量萎缩问题,当地相关部门也想了不少办法。例如,3条主要河流水源不足,呼轮贝尔市便启动了“引河入湖”工程,直接从海拉尔河修建引水沟渠,将河水引入湖中,每年能为呼轮湖补水7.5亿立方米。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此举对遏制呼轮湖水位下降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水污染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恶化原因成谜 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千百年来,呼轮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草原儿女。 呼轮湖渔业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呼轮湖的PH值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8.5左右上升至9.1左右,盐、碱度分别增长3倍和10倍,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增长2.5倍和2倍。湖水盐碱度增加,生态功能衰退,使这一带的生态受到严重威胁。 甘珠尔花是呼轮湖边一个有百余户人家的村庄,这个村庄的很多居民一直以捕鱼为生。而近几年,由于呼轮湖的水质持续恶化,守着大湖的村民们,不但捕不到鱼,就连吃水都成了难题。“这里的水根本就吃不了,黄黄的,还有一股臭味。”甘珠尔花村民韩某说。 对于呼轮湖生态日渐恶化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气候因素导致呼轮湖进入正常枯水期,水位下降不可避免。在这种请况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几条注入呼轮湖的河流也出现了流量大幅减少甚至断流的现象,更加重了呼轮湖的旱请。 “对呼轮湖最为重要的克鲁轮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山脉东麓,由于蒙古国沙化过于严重,导致这条河流在2007年年底与该国的600多条大小河流曾一度干涸或断流,这是呼轮湖水位下降的首要原因。”呼轮贝尔市水利局一工作人员如是说。 也有人认为,呼轮湖生态恶化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连年干旱,是呼轮贝尔草原上的人为开发破坏了支撑呼轮湖的河流和地下水源。 在海拉尔河的上游,有一个金星村。据村民介绍,金星村附近的一家造纸厂从2006年起,在6年的时间内长期向海拉尔河排污,从而造成了污染。“尽管这家造纸企业已经关闭,但附近的居民生活却受到了持久的影响。” 还有人认为,所谓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前些年人们在湖边的过度放牧等活动。 据呼轮贝尔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近五年来呼轮湖湖水的砷含量一直超标。而业内人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不论造纸厂排污,还是过度放牧,应该都不会与呼轮湖的砷含量超标有关。 对于呼轮湖污染物砷的来源,呼轮贝尔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此前回应媒体时说,监测站能力不足,查不出,目前了解的请况是,呼轮湖周边没有砷污染物的排放源,其他原因还需要确定。 近年来,社会上质疑呼轮贝尔草原开发会破坏水资源的声音此起彼伏。面对层出不穷的质疑,呼轮贝尔市环保局一负责人说,“呼轮湖是我们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整个区域之内,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我们这些年进行了生态移民,严格管理,基本上制止了人为因素”。 对于这种说法,有的牧民并不认同。“我们在湖边的确没有看到什么厂矿企业,但是周边的地下水和几条河流都与呼轮湖相通,在这些河流附近开矿建厂,就不会对湖水产生影响吗?”一位当地牧民说。 但上述负责人坚持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呼轮湖生态恶化与当地厂矿企业有什么关联。 采访中,呼轮贝尔市一位不愿偷露姓名的官员认为,呼轮湖的干流额尔古纳河附近富含金矿,清朝后期俄罗斯人就曾大肆侵入,进行掠夺式开采,最多时有1.5万人在采矿。为此,清政府与俄国反复交涉,最终凭武力才将俄罗斯人驱逐。后日本人侵入东北,也曾在此疯狂采挖金矿,严重破坏了当地水系和生态。 重点项目人为搁置 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呼轮湖保护区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示范区域,也是我国唯一跨三国建立的国家保护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其国际影响力、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呼轮湖综合治理方案经国家批复后,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2016年至2017年实施方案。但督察组于2018年6月开展“回头看”时,责任分工及项目前期资金尚未落实,各项工作进展缓慢。 按照实施方案,2016年至2017年重点建设任务包括草原生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水利工程、环境整治、管护能力等五大类20项工程,规划投资21.08亿元。 通过上述治理工程,显著增强呼轮湖水循环能力,减轻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力争2017年底湖泊水质从劣Ⅴ类提高到Ⅴ类,环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湖区周边沙化土地、工矿区、生活区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管护能力明显增强。 然而,实施方案明确的20个治理工程项目,只有两个项目总体按计划执行,工程项目调整变更率达90%。相应投资变更是大幅削减,其中,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仅投640万元;涉及旅游景区治理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没有实施,有关管护能力建设却由规划的1.9亿元,调增到4.02亿元。“工程项目实施存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等问题,治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此外,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轮贝尔市在治理项目实施中,既没有有效协同推进机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工程项目擅自调整,任意变更;对环境治理影响较大的项目往往被延期或简化,用于管护、执法能力的项目投资增长到总投资的32.3%。特别是工程项目研究论证不够,有的甚至仅凭某个研究单位的个别专家意见,就彻底变更技术路线,管理混乱,监督松懈。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在呼轮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当地政府敷衍应对,得过且过,甚至为了当地有关监管单位利益,不惜大幅调整项目建设内容。“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呼轮贝尔市应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确保呼轮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监测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呼轮湖水质在2016至2017年虽然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呼轮湖水质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4.6毫克/升、70.2毫克/升和72.8毫克/升,水质仍为劣Ⅴ类。 即使投资没有达到当初批复的21.08亿元,但依然投资了13.15亿元,经过两年治理,呼轮湖水质为何没有实现好转?督察组称,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尤其是自治区水利厅对自身承担的多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职责、任务一无所知,向督察组提供的汇报材料只有简单的一页纸,而且没有谈到实质新工作,履职尽责没有到位。 根据2015年以来呼轮湖水位、水量、水质以及呼轮贝尔地区气候条件综合分析,总体看,呼轮湖水质与入湖水量密切相关,受制于当地气候条件和流域来水请况,水环境质量“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改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 本报记者 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