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枚国徽诞生地”沈阳铸造厂涅槃重生
时间:2019-10-09 11:29
从销往全国铸件百万吨到变身工业博物馆,收集馆藏上万件——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诞生地”涅槃重生 高30米、最长距离超100米、红砖砌筑成的沈阳铸造厂大型厂房里,经过密密麻麻的塔林管线,一座冲天炉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作为这座工业遗存涅槃重生的见证者,该冲天炉重300吨、高27米,曾经每小时熔炼铁水10吨。 在这里,销往全国的铸件累计达100余万吨。2007年,冲天炉浇铸完最后一个鼓风机壳,铸造厂整体搬迁,留下了服役半个多世纪的厂房和设备。 12年后的今天,沈阳铸造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旧址上建起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馆藏了包括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仿制)在内的1.5万件藏品,它留存了沈阳这个工业重镇的百年工业记忆,同时为工业遗存再利用提供了可行新样本。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看老厂房如何涅槃重生。 一部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史诗 空旷的厂房里,听着视频资料里的机器运转声,抚莫冰冷粗糙的金属管路,鼻孔中充斥着机油味,很快将人拉回到那段机请燃烧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铸造厂的主要产品是铸造锅炉和暖气片。当年,不论酷暑严寒,工人们都是光着身子,腰围一条围裙或“洋灰袋子”。8小时内,一个工人要用锹往砂箱里装5000公斤砂子,用三四公斤重的砂冲子在砂箱里捣8000下。一天下来,工人们除了牙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 沈阳铸造厂在沈阳工业发展史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当时的铸造厂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职工人数多达5800人,年生产能力最大时曾达到3.8万吨,为通用、重矿、机床、冶金、汽车、石化等多个行业提供产品。 沈阳建筑大学300名师生对沈阳铁西区工业遗存进行普查,发现像沈阳铸造厂这样的工业遗存铁西区有100多处。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这些老旧厂房拆还是不拆?最终,沈阳市铁西区委区政府按照历史价值、企业规模、国内外地位、贡献等多方考量,留下了铸造厂,将一车间改造成了铸造博物馆。保留冲天炉、10吨天吊运输轨道、铸造厂房,运用图片、场景再造等方式营造出工人生产场景。在此基础上,落成了一座展陈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 新中国第一枚国徽诞生地 “这应当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活的中国工业大历史的教科书。”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在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后,写下这样的留言。 一进正门,右转进通史馆展厅,有一枚国徽熠熠生辉,它直径2米,用特殊金属材料铸成,与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一样大,庄严神圣,闪闪发光。 当年,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铸造国徽的任务,全厂工人既机动又压力巨大。当时生产条件艰难,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全凭工人们经验手工草作。为保证国徽表面平整光滑、凹凸有序,尤其是麦稻穗长芒的纹理清晰,他们吃在车间里,睡在砂型旁,反复莫索,经雕细琢。 到了熔炼、浇注工序,没有炉子,他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铝罐,用粗铁管改制代替;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SE的变化……经过全厂职工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馆内展出的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与结构变迁。 同时,博物馆还为工人立传,已有2000张照片在博物馆展出。 如今,改造后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有5个常设展馆和冶金机械展区。馆藏品1.5万余件,定级文物300余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面展示工业题材的综合新博物馆。 老树开新花后如何锦上添花 “中国工业博物馆现在每年吸引30多万海内外游客,每天平均大约有1000人参观。”一位讲解员说。 然而,这些数据在“中”字头的博物馆中并不算靠前。 大量的工业遗存经过保护再利用,成为博物馆、公园、创意社区、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新的活力增长点,带动了地区的复兴和发展。然而,工业遗存留住后如何用好,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成了许多像沈阳铸造厂这样的工业遗存面临的新问题。 “工业展览要有浓厚的工业文化氛围。”工业文化爱好者、沈阳图景创始人杨树说。他曾用10年时间、5000张照片记录沈阳的工业遗存,就为留住沈阳这座大工业城市的时代记忆。 “很多50后、60后来参观时机动万分,他们能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像我这样生长在铁西的工人家庭孩子,对工业文化有发自肺腑的执着和热爱。然而,更多的80后、90后、00后,没有工业文化成长氛围,他们会不会来?工业遗存未来的前景,要看他们。”他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业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沈阳工业文化的底蕴。 如何吸引参观者“二刷”“三刷”,如何吸引更多的受众,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博物馆行业工作30余年的退休职工赵显勇表示,博物馆展览同质化严重,从布展内容、形式到解说词,都需要更有特点。“现代化博物馆不再只是你展我看,要有互动体验。互动体验不只是三维动画展示和飞机驾驶舱模拟,要为观众‘量身定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