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行河湖警长制 覆盖197条黑臭河涌
时间:2019-08-23 12:20
广州出“组合拳”治理涉水违法行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长制 覆盖197条黑臭河涌 一年前,磨碟沙涌是让附近居民“不敢开窗”的黑臭河涌。如今,如今沿着该河涌行走,一派水清岸绿、宜居宜业的景象。 河湖警长全力保驾护航,海珠区水污染防治效果显著。全区15条黑臭河涌中2条“长制久清”,6条“初见成效”。 昨日,广州市在海珠区召开河湖警长现场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海珠区河湖警长治水经验,全市推行河湖警长制,首先覆盖全市197条黑臭河涌以及其他整治任务重、排污企业多的河湖。 成果 海珠区15条黑臭河涌治理有成效 位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磨碟沙涌,东接珠江前航道,西接黄埔涌。如今沿着该河涌行走,一派水清岸绿、宜居宜业的景象。偶有打捞船划过,河上为数不多的落叶也被清洁人员捞起。 一年多前,磨碟沙涌却是让附近居民“不敢开窗”的黑臭河涌。来自沿岸磨碟沙羽MAO球场、名门汽车修理厂等历史违建,蔬菜科学研究所,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污水、泥浆水,导致河道淤塞、水质恶化。 海珠区采取新建污水管、清除“散乱污”、河涌清淤等一系列举措后,磨碟沙涌发生了改变。近来,河湖警长更成为了磨碟沙涌维护治理的重要支撑。“以前我们也积极参与河涌整理,河湖警长制更是给予了制度保障。”海珠区公安分局食要环侦大队陈兀法表示,河湖警长制让河涌整治更加有力度、易执行。警长主要负责打击水污染违法犯罪行为,配合开展水域周边区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对水污染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海珠区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区,区内共有74条河涌,遍布全区18条街道。海珠区区级河湖总警长,海珠区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谭伟文在会上介绍,为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水环境,2018年以来,海珠区把维护水环境作为“保民生、护稳定”的头等大事,结合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建立河湖警长制度,坚持源头治理,大力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水域周边区域的综合治理。 河湖警长“发威”,河涌治理显成效。谭伟文介绍,不仅仅是磨碟沙涌,全区15条黑臭河涌中2条“长制久清”,6条“初见成效”,7条“基本达到不黑不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东塱断面水质同比提升一个类别,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60%、46%。 “政府对水环境污染打击力度大,整治效果好。”“有了河道警长的保障,我们很放心。”“河道警长打击了乱排污的行为,保护了河涌的水质,相信河涌治理会越来越好。”笔者走访发现,河涌沿岸群众纷纷为河道警长点赞。 创新 多部门联合侦办案件经准打击涉水违法 今年7月初,海珠区公安分局接到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区分局移送的位于南箕涌边的广州奥某味经食品有限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至河涌一案。 办案民警迅速展开侦查,发现该厂在涌边的围墙边设有一个地下污水收集池,池边设置3台抽水泵,抽水管均连接污水收集池。其中1台抽水泵的排水管穿出墙体直接伸向河涌。经过水样抽测,该污水收集池中COD浓度达到1550mg/L,远超国家标准。在证据面前,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承认了向河涌直排未经处理的废水的违法事实。 事实上,今年4月以来,该公司已多次因生产工业废水超标排放,被海珠区生态环境分局责令整改并进行处罚,但屡禁不止。7月30日,海珠区公安分局通过调查取证,依法分别对3名企业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 海珠区强化制度建立和制度执行,推动河涌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河湖警长制就是一大制度创新。将河湖划分责任区域,对接河长体系,建立了“1+18+N”的河湖警长制,即1个区级河湖总警长、18个街道河湖警长及社区民警、巡逻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等多个警种。由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担任“区级河湖总警长”,全区18个街道属地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街级区域河湖警长”,实现“河湖长+河湖警长”机制的无缝对接,将公安执法力量主动融入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其中,区河湖总警长作为全区推行河湖警长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立足公安机关职责,对打击全区河湖污染违法犯罪工作负总责,统筹调动全区警种资源,协助配合区职能部门、各街道联勤联动、齐抓共治。街级区域河湖警长是本街道辖内河湖治理的第一治安责任人,负责组织辖内警力开展日常治安巡防、联合巡查,维护区街行政部门执法秩序,及时发现制止违规排放污染物、破坏水设施等行为,依法严查严处阻碍行政部门执法、打击涉水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确保治水工作有序推进。 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海珠区建立公安、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属地街道执法协作机制、应急处置联勤机制,由水务、生态环境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通报违法犯罪线索,属地派出所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攻坚战、“飓风”专项打击行动,发挥熟悉辖区人、屋、物、事请况的优势,排查水环境污染犯罪的苗头线索和预警信息,通过整合打击水环境污染犯罪各个环节的优势资源,对涉水违法行为予以经准打击。 建立河湖警长制以来,公安、水务、生态环境部门通过联合侦查,共破获重金属偷排、非法倾倒污染废物、私设暗管排污等典型案件6宗,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人。 经验 无人机航拍取证查清污水源头 一直以来,由于违法排污比较隐蔽,查处难度大。除了不断创新制度保障,科技创新也尤为重要。海珠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科技信息化应用,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智能化水平。 全面应用高清视频、全景摄像、人流智能监测、警用机器人、人脸证件识别门禁、车辆识别卡口、新一代移动警务通等科技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河涌治理。 根据河涌分布请况,加强河涌沿线、周边的视频监控布点,建立河涌视频巡查常态化机制,结合“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快速反应+处置”以及智慧新治理等工作,及时发现处置水域周边的各类可疑人员和异常请况,全面提升对全区河湖水域周边“人、房、车、场”等基础要素的管理治理效能。 无人机航拍具有快速、机动、灵活的优势,能有效解决巡查地点偏远、交通不便、人手不足等问题。广州各级河长办利用无人机航拍取证,大幅提高巡河工作效率,并通过无人机航拍取证对比,及时发现、处理水质变化请况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建、乱排等问题。 加强水质监测预防犯罪。区公安分局会同生态环境、水务部门加强水质监测,并结合公安职能,通过水中毒品超痕量分析、毒品滥用评价等技术模型,开展河水涉毒物质、重金属污染源的分析,从中排查、发现犯罪线索,有针对新地强化对河涌周边区域出租屋、场所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涉毒、涉重金属违排等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以来,在全区河涌周边共拆除违章建筑18.48万平方米,清理水面漂浮物2200吨,清淤河道6.77公里、9.6万立方米,生态修复9万平方米。 河长和河湖警长联动打击涉水违法犯罪 一直以来,违法排污十分猖獗,而处罚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因为违法犯罪成本很低,震慑作用非常有限。河湖警长犹如一把“利剑”,震慑涉水违法行为。 为此,广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环境犯罪侦查打击专业警种,全面打击各类河湖流域的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去年以来,广州市公安机关发动民警、依靠群众、努力探索实践,在海珠、荔湾、南沙区率先开展河湖警长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区特SE的河湖警长治河模式。 今年1—7月,全局共立案污染环境类案件22宗,破案20宗,刑拘43人,逮捕32人。其中,针对黑臭水体类水环境污染案件立案11宗,破案12宗,刑拘24人,逮捕18人。针对“散乱污”企业污染环境案件立案21宗,破案19宗,刑拘40人,逮捕31人。 今年1月,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时,专门增加了市公安局作为成员单位。再加上海珠、荔湾、南沙区等区已经先行先试开展了河湖警长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湖警长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海珠河湖警长工作很有特SE,经验成效突出。”广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现场表示,下一步要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湖警长制。特别要充分发挥“河湖警长”的“六员职责”,即依法打击查处涉水违法犯罪的战斗员,排查掌握涉水违法犯罪线索的信息员,协助调处水环境治理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党委政府与河长决策的参谋员,开展河道治安巡查的巡逻员,普及法规政策和发动群众参与共治的宣传员。 “河湖警长”在日常巡查时,一旦发现有违法排污、涉水违建和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等重大危害河流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与城管、环保、水政等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加强河长和河湖警长的联系联动,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持续消灭污染源,推动水环境治理不断提升。 广州市河长办要求,各区抓紧制订工作方案,9月10日前报市公安局和市河长办备案。待各区方案完成后,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河长办配合,总结海珠、荔湾、南沙区等相关经验,制定广州市河湖警长设置工作意见,于10月底前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实施。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要首先覆盖全市197条黑臭河涌以及其它整治任务重、排污企业多的河湖,设置相应的河湖警长,明确区、镇河湖警长工作职责、考核方式和奖惩机制。 “河湖治理很复杂,任务很艰巨,也是个长期新的工程,”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最后强调,要坚持源头减污,针对涉水违法行为,统筹整合公安、环保、水务、城管、工信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建立处置联勤机制,对涉水违法行为打出“组合拳”,进一步加大对涉水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涉水区域的巡逻守护,全力推动河湖警长工作制落地见效,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冯园丹 傅鹏 通讯员 赵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