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娱乐 | 明星 | 热点 | 八卦 | 爆料 | 时尚 | 音乐 | 电视 | 电影 | 社会 | 综艺 | 港台 | 内地 | 日韩 | 欧美 |

丢失20万人造耳蜗事件真相:被疑恶意营销事件调查

  “紧急寻找人造耳蜗”被疑恶意营销事件调查

  自媒体作者:耳蜗价格手术时间有疑点当事人母亲:确实丢失并非炒作

  12月19日,一条“紧急寻找人造耳蜗”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这则消息的大致内容是,一名男孩在北京乘地铁时,丢失了价值20万元的人造耳蜗,重配要开颅。

  不少网友出于善意而主动转发这则消息。之后,有自媒体对求助帖的内容提出质疑,认为当事人、厂家和媒体联合炒作。

  “紧急寻找人造耳蜗”到底是怎么回事?《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求证。

  网友发布的消息称,她弟弟的人工耳蜗丢失,“早上5点半他从芳园里北区出门,乘坐地铁14号线到金台路站,换乘6号线,在朝阳门站换乘2号线去北京站,把人工耳蜗弄丢了,目前人是全聋状态,紧急求助!这个耳蜗大概价值20多万元,是跟他脑子里的植入相配套的。如果没找到,他可能需要再开一次头颅。跪求所有人帮我转发……”

  这个信息被制作成多个版本的图片之后,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迅速转发。

  12月20日,有自媒体发文《大骗局:20万耳蜗丢失刷爆朋友圈?媒体和商家恶意炒作滥用善心!》,对耳蜗丢失事件提出三个疑点:第一,耳蜗丢了就得开颅?专家打脸:不需要。第二,12月以来全国四起“耳蜗丢失”,营销痕迹明显。第三,耳蜗到底值多少钱?有报道称仅为4.5万元。

  这篇自媒体文章发出后,亦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文章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有网友转发此文时说:爱心被人利用,让人心寒。

  12月20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联系到上述自媒体的作者司马子羽。在他看来,此前媒体对于此件事请的报道只是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的单方面的口头表述内容。耳蜗手术植入、价格多少、是否需要开颅,这些都是那个姐姐的单方面说法。

  “采访对象,也就是李女士,她的说法也变来变去,让人觉得不可信。到底要不要开颅?耳蜗到底值多少钱?这些都是疑问。我也看过之前很多耳蜗丢失的案例,大部分都是有专家说不需要开颅,他们就说我对医学不熟悉,这让我觉得是在滥用善心。”司马子羽对本报记者说,而且,李女士在朋友圈发信息说她的弟弟是2008年做的手术,现在过去了10年,按照耳蜗生产厂家的产品列表看,她晒出来那个N6是2015年5月才进入中国被审批的,“那他在2008年是怎么植入进去的?这些内容,我觉得只要有一个质疑,就会说我不懂,是说法有误”。

  12月20日,《法制日报》记者联系到丢失耳蜗当事人的母亲。她对记者说,耳蜗丢失后,姐姐也就是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李女士比较着急,因为姐姐见过弟弟植入耳蜗时满头裹满纱布的样子,也很害怕,所以在社交软件上发布了求助信息。对于耳蜗的价格、开颅等说法,因当时着急,导致说法有误。

  在当事人母亲看来,网上提到的恶意营销并不存在,耳蜗是真的丢失了。

  此外,对于“有热心人看到有人捡到耳蜗交给了志愿者”的传闻,当事人母亲在和地铁核实后发现,热心人捡到的是一款华为耳机,并非耳蜗。

  同时,记者注意到,李女士在回复这起事件时说:“他(当事人)的耳蜗在衣服兜里装着,所以掉了他没察觉。”

  对于这一说法,有网友质疑为何当时没有佩戴?

  对此,当事人母亲向《法制日报》记者回应称,事发当天,李女士和弟弟五点起床从家出发,因天黑和着急出门,所以顺手装到兜里,想上地铁之后再佩戴。结果下了地铁发现耳蜗已丢失。

  而针对质疑最多的所谓“厂商释疑,遗失体外机无需开颅,体外机遗失期间会提供备用机”等问题,当事人母亲向《法制日报》记者回应称,目前厂商已联系他们,称愿意提供备用机,但大家都在找耳蜗,还没有过去拿备用机。现在的想法是先尽力寻找,实在找不到再考虑使用备用机。

  据了解,地铁查监控未果,目前正在朝阳路进行监控调取。此外,李女士还称,他们未给任何人任何捐款账号,未委托他人发起捐款,希望网友不要捐款,同时也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多提供线索。

  在结束电话采访前,当事人母亲一再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找到后会及时发布消息,给好心人一个说法,也说明事请的真相。”

  对于此次事件掀起的舆论风波,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此次事件之所以被吵得火热,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过去有类似事请发生,才导致人们产生质疑。不过,就事请本身来看,“耳蜗丢失”事实成立,也不存在营销嫌疑,并无大影响。

  赵占领说,就媒体发布的“寻找丢失耳蜗”这一报道而言,此报道目的是为了帮助当事人找到耳蜗,而不是所谓的募捐,那么对于报道中提到的“耳蜗价值20多万”只是为了表现耳蜗的重要新,并非关键。如果是大型募捐或者在众筹平台求助,这个数额就显得很重要了,必须准确真实,得区别看待。

  本报北京12月20日讯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崔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