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时坐坐 22岁女孩在公交站摆5张爱心凳(图)(3)
时间:2017-06-02 16:27
李倩正在给凳子贴标签。 本报记者 燕勇 希望过往乘客爱护好凳子 摆爱心凳的,是一旁的米线店老板。这个22岁的女孩,面对记者采访,腼腆地笑了笑。 在她看来,摆几张爱心凳是件小事,没必要让太多人知道。 米线店老板叫李倩,毕业后先在物业公司上班,后来回到永川,开了家绵阳米线。米线店4月21日开张。 “物尽其用。几张凳子又花不到好多钱。”李倩说,开店这一个多月,她发现车站等车的人多,且很多都是老年人。“遇上高峰堵车,要等很久,年纪大了吃不消。看着心疼啊!” 李倩希望,过往乘客爱护好凳子,别肆意损坏。她在上面贴了12个字:爱心凳,请爱惜,勿损坏、勿带走。 5月23日起,早上6点多店铺开门时,李倩就把爱心凳搬出来摆在公交站上;晚上9点多店关门时,再将爱心凳搬回店里。 “只要自己的店一直开着,这个小板凳就会一直摆下去。”李倩笑着说。 独自来永川开绵阳米线店 李倩是永川人,但她在四川绵阳出生长大。 之所以开米线店,是因为她从小就爱吃绵阳米线。她说上大学时,不知什么原因,时常想起儿时吃的绵阳米线。 “因为想,所以暗下决心,要开一个绵阳米线店,以此来寻找儿时记忆。”李倩说,大学时她甚至把开绵阳米线店,当成了自己毕业后要第一个实现的小小梦想。 租门面和进货等,都需要真金白银。考虑到手里缺钱,李倩才先找工作攒钱。 得知她要放弃工作开米线店,家人有些不理解,甚至是反对。在家人看来,她应该找份更ti面的工作,毕竟开店也非常辛苦。 李倩敢说敢干。即便家人不太支持,可她硬是不肯动摇,独自撑起一家正宗绵阳米线店。 本报记者 郭发祥 见习记者 陈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