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娱乐 | 明星 | 社会 |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时尚 | 爆料 | 八卦 | 热点 |

中国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闹元宵(4)

2月11日,中国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闹元宵。 韩苏原 摄

池州傩戏正戏部分的唱腔,根据曲调特点一般分为高腔和傩腔两大类。傩腔是傩戏独有的颇具地方特SE的唱腔,属花腔小调,源于不同时代流行的民歌俗曲,如池州山歌、号子、莲花落等,曲调质朴、流畅,接近口语,有浓郁的、原生态的乡土风味。

很难想象这些唱腔优美、表演生动的演员都是平时忙碌在外的农民。20岁的汪来兴在外地打工,每逢过年便TUO下自己的工作服,换上戏服,怀着难以割舍的傩戏请结卖力地表演着。他告诉记者:“傩戏表演的唱腔完全是口传心授,从小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这是根上的东西,不能丢。”

“为了将傩戏传承下去,我们这里七、八十岁的老艺人把自己脑子里的戏词一句句地抠了出来。”刘根来对记者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傩戏会执事人姚家伟说,尽管傩戏由宗族代代相传,曾经也差点被人们遗忘。姚家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听父亲唱,所以对傩戏也十分地有兴趣,自从成为传承人后,他一直都在各地搜集傩戏剧本,也积极地寻找新人。

2005年,池州傩戏被认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当地傩戏传人的努力,许多傩戏经过寻访,被重新挖掘出来,傩戏表演也逐渐活跃起来,傩戏走上了国内外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