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娱乐 | 明星 | 社会 |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时尚 | 爆料 | 八卦 | 热点 |

贵州清镇:用“绿SE”护“贵阳水缸”(图)(2)

清镇市民植树护“贵阳水缸”。 胡俯茂 摄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了清镇市沉痛的教训,也让清镇人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新。

“生态修复攻坚战,事关贵阳百万市民“水缸”干净。”清镇市市长孙绍雪表示,“生态经济是清镇的后发优势,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从2007年开始,政府加强红枫湖保护管理,沿湖区域化工企业不能引进,畜牧养殖业不能发展,依靠化肥的传统农业更不能在沿湖地带种植。”湖边居民郭荣宽说。

在2007年,清镇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生态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副局长张椿认为,“生态保护有了法律护航,成效显而易见。”

近三年来,为保护以红枫湖为中心的“一湖三河百山百园”生态ti系,清镇市植树造林70000多亩,拒绝近百亿元具有污染隐患的投资项目40余个。

在贵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清镇市积极推进红枫湖保护建设,推动实施红枫湖周边重化工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规划保护、建设保护、执法保护,推进了“蓝天守护”、“碧水治理”、“绿地保卫”三个行动计划。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需要克服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孙绍雪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近年来,清镇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的较快增长速度下,单位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6%,已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日益改善的新常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