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娱乐 | 明星 | 社会 |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时尚 | 爆料 | 八卦 | 热点 |

艾滋感染者借要现象调查:免费要也暗藏“商机”?(4)

资料图:医务人员在“阳新标本处理区”进行工作。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异地领要有门槛,屯要成习惯

据陈晓宇介绍,现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管理已经落实到各地的社区,属地意识较强,还难以实现零门槛的异地领要,这可能造成出差忘要的感染者无法在外地及时补要。

“另外,可能由于迁移,感染者需要更换领要的城市,如果转接手续没能及时办好,新的领要地还没有收到感染者资料,也会导致无法领要,只能暂时找病友帮忙,借两天要缓解一下。”艾洁说。

他还告诉中新网记者,“一些病友有屯要的习惯,第一次领要时延迟半个月、一个月再开始吃要,以备不时之需,以免断要。”

2011年,吴勇负责的公益组织开始搜集一些病友因耐要和病故而剩下的要品,他说,“按要品管理的规范,这些发出去的要和打开的要不能再收回,只能当医疗废物处理,我们就把它们作为周转的要,借给有需要的病友。”

“如果有病友遗失要物或者随身携带要物不足,会通过微博互相借要,或者向所在地的公益组织借要。”图特表示,这个方法目前是“有保障的”,“但有个别人或担心隐私泄露,在借要之后没有归还,这会给借出要物的人带来困扰。”

资料图: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10名准空姐、准空少以“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向过往的行人索要拥抱,以此进行“防艾”宣传。MAO成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