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对月陆游赏析
时间:2022-02-18 15:59
1
舟中对月陆游赏析舟中对月 宋-陆游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衣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衣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翻译: 在凌云山设酒为我送行,醉着挥动衣袖向老朋友告别。 老友留恋不已迟迟不忍离开,谁肯峨眉山出现了半轮月亮? 月亮窥视着窗外挂着凄冷月光的小船,将要到达渝州的时候酒才醒。 月光下空阔的江面不时拂过阵阵微风,自己的影子显得格外寂静。 吟诗不睡一直到月光洒满小船,月光入骨我仿佛快要成仙飘然而去。 没有明亮的月光到不了的地方,不时看见沙禽背着船只离去。 注释: 百壶载酒:酒很多。 别:告别。 依依:留恋的样子。 忍:忍心。 衣:将要。 葛巾影:指诗人自己的影子。 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常为位卑者所服。 哦诗:吟诗。 清寒:月光。 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意象,以“对月”为题,自己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是不懈的伴侣,表明了诗人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 诗的前四句是说作者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还一直陪伴在身边。起言“百壶”载酒,以示在凌云山设酒送行的人很多,但“谁似”二字轻轻一拨,就在故人的陪衬下突出了峨媚山月同作者的联系。这是《舟中对月》一诗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从此“月”便成了故人,下边的抒写全在“月”、“我”之间进行。 中间四句主要写月。峨媚的月亮到了渝州,尚且频频“窥船”,可见月有请;即将到达渝州,凌云之酒方才“初醒”,在浓醉的背后读者也许看得出“不忍别”时作者借酒浇愁的初衷,是人有意。更妙的是人初醒时看见的只有月光的“凄冷”,这里“月SE恼人眠不得”竞成了“月挂凄冷眠不成”了。诗中说“江空”、“人静”,因此“钓丝”当指竹,“葛巾影”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江空”两句不用“月”字,但竹形袅袅,人影翩翩,分明是一片空明的月光,状物至此,可谓神笔。对月只见“葛巾影”,不但再写孤独,而且以“起舞弄清影”启下句中的“哦诗”。 最后四句诗终于由孤寂进入飘逸,在清寒中寄寓作者对自我解TUO的追求。诗至此,人由醉中别友到江船初醒,再到哦诗不睡;月则由峨媚山巅到时窥船窗,再到清光满船,最后月光入骨、月人一体,把“舟中对月”这一题目发挥到淋漓痛快的地步。 结尾两句,“更漏不到”直承“我衣仙”,同时又用无更漏暗台唯有月满船的意思——这里明写更漏,暗写月光,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虚无的是更漏,实际存在的倒是月光。“沙禽背船”继续写“月满船”,因为只有月光明亮,离去的沙禽才清晰可见;不过,诗句又以沙禽背船而去照应诗人遗世衣仙:这两句字字不离“月”和“我”,却又能字字不涉“月”和“我”,象这样的诗句,其可谓炉火纯青,余音满万壑。本篇截中有纵,是善于收束的神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