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 三国前期司马懿一幅忠臣样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心的

    忠心曹氏三代,是因为这三老大底下,他政变不了,忍辱负重,小心翼翼,才是活下去的资本,隐忍是司马懿一生的主题,不到万不得已,不铤而走险。 曹叡以养子曹芳继位,让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氏再没出一个能人,能镇住司马氏,表面上是被B自保才发动政变,其
  • 为官清廉的韩延寿为何险些被诛九族?生前深受爱戴死后又为何被弃

    历史上对于西汉人物韩延寿的出生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他是在前57年的时候去世。他生前是汉宣帝时期非常著名的士大夫,是燕国人,而他的父亲因为反对燕王刘旦谋反而遭到杀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西汉人物韩延寿。 韩延寿图像 据说在西汉时期,汉武帝
  • 明朝的内阁 “纸糊阁老”万安

    万安(生卒年不详),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循吉,四川眉州人。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万安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宪宗成化初年,万安升为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被提拔进入内阁,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同时仍兼翰林学士。同
  • 明史刘珝传记,刘珝生平简介

    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明代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1448年(正统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天顺时任太子(即后来的宪宗)侍讲。宪宗即位后,以东官旧僚升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1474年(成化十年)升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翌
  • 契丹族将领李楷固生平介绍,轶事典故

    圣历三年六月,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契丹余众,擒之,献俘于含枢殿。则天大悦,特赐楷固姓武氏。楷固、务整,并契丹李尽忠之别帅也。 初,尽忠之作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有司断以极法。狄仁杰议以为楷固等并有骁将之
  • 历史上真的有王元姬这个人吗?王元姬的历史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王元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一生德行兼备,贤惠恭敬,而且祖父王朗就评价王元姬说,能够兴亡我们家族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就是她不是个男孩,足见王元姬自小就与众不同。那么王元姬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呢,王元姬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王元姬简介 王元姬是司
  • 唐朝宰相萧至忠人物生平,轶事典故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
  • 历史上夏侯徽是不是司马师杀的?史书上是如何记载夏侯徽的

    在这之前我们花小篇幅介绍一下夏侯徽:她是三国时期魏国比较有名的妇人之一,父亲为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哥哥是夏侯玄。后来嫁给了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妻,生下五个女儿(是的,她没有儿子)。历史记载(主要是《晋书》)司马家起事之前,忌惮夏侯徽,于是司马师将
  • 后汉书·人物列传——申屠刚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申屠刚传原文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新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 臣闻王事失则神?怨怨,间邪
  • 为什么清朝光绪的嫔妃很难看?

    众所周知,光绪帝有两位特殊的妃嫔,这两个女人一个貌美如花,一个丑陋出奇,美貌的叫做珍妃,丑陋的叫做瑾妃,其中,珍妃就是历史上光绪帝最爱的女人,珍妃的姐姐瑾妃却不怎么得皇帝的宠爱。 不少人对于清朝的选妃制度十分好奇,特别是对瑾妃这种丑女人竟然
  • 镇国大将军宗预的生平简介及历史事迹

    宗预(?-264年),字德园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
  • 汉宣帝为何要处死赵、盖、韩、杨?为何这四人之死是其为政的最大

    汉宣帝刘询是中兴之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但司马光却在《资治通鉴》中说,“赵、盖、韩、杨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 意即汉宣帝处死或B死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是他执政的最大污点。 那么,赵、盖、韩、杨之死,到底算不算是汉
  • 韩延寿是谁?西汉名臣生平事迹简介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 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在此以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当地风俗喜聚朋结党,因此交结官吏和百姓,使他们互相告发,颍川因此告发成风,百姓多结成仇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
  • 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 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

    应奉,字世叔,东汉后期汝南南顿人。应奉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应顺为政廉洁,克己奋公,政绩非常不错。应顺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才干。应顺生子应叠,官拜江夏太守。应叠生子应郴,官拜武陵太守
  • 明朝最无能首辅万安:以进献房中术而闻名于世!

    万安,字循吉,为四川眉州人,明朝任内阁大学士,官之内阁首辅。万安少时在眉山读书,据史册记载,聪慧过人,小时候就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可惜了这天赋异禀,成年后的万安颇受众人诟病,这其中内请还离不开他的旁门左道心机钻营。 都说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
  •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释义】 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请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由来】 “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汉代人,是有名
  • 读书“五行并下”的汉朝天才应奉为何没有名气 应奉生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
  • 明朝内阁刘珝生平简介,刘珝墓在哪里?

    刘珝(1426~1490),字叔温,号古直。明代山东寿光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授编修。天顺时任太子(即后来的明宪宗)侍讲。宪宗即位后,以东官旧僚升任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成化十年(1474年)升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翌年兼翰林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人
  • 方孝孺做了什么让朱棣要将这个“读书种子”灭十族?

    方孝孺 方孝孺,世称正学先生、缑城先生等,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官员,官至翰林院文学博士。靖难之役爆发后,他不肯投降朱棣,因拒绝起草即位诏而被处死,家人亦不得幸免,成了历史上唯二被诛十族之人。 方孝孺 方孝孺生于浙江台州府宁海县,
  • 朱橚妻子 朱橚后人 朱橚有何贡献

    朱橚出生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之子、朱棣的亲弟弟,自幼好学博文,能写词赋,在典籍保护、著书立说、医要传播等方面都有贡献,曾作《元宫词》、《保生余录》、《袖珍方》等作品。朱橚为明代农业和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被李约瑟誉为人道主义者。 朱橚妻子 正
  • 首页
  • 上一页
  • 1141
  • 1142
  • 1143
  • 1144
  • 1145
  • 1146
  • 1147
  • 1148
  • 1149
  • 1150
  • 1151
  • 下一页
  • 末页
  • 11852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