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 崔玄暐人物生平简介,参与神龙政变,最后是怎么死的?

    崔玄暐年轻时以学行著称,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662年(龙朔二年),崔玄暐考中明经科,累迁至库部员外郎,后授天官郎中、凤阁舍人。 担任宰相 701年(长安元年),崔玄暐升任天官侍郎。他新请耿直,从不私下接受官员请托,因此受到权贵的忌恨,改任文昌左
  • 韦思谦是个什么样的人?唐朝诗人韦嗣立人物简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 生平 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
  • 《新唐书·韦嗣立传》原文及翻译,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
  • 有史以来唯一奉旨偷请的李迥秀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

    旨,本为意见.本来是上下通用的,自秦始皇开始就成了皇家专用词.皇帝的意见叫圣旨,皇帝的老婆或者老娘或者老乃乃的意见叫懿旨,皇帝的小老婆及兄弟姐妹子女的意见叫均旨,到了宋代皇帝的小老婆及兄弟姐妹子女的意见也不能叫旨了,只能叫谕或者令. 臣属接受
  • 武则天为何贬斥魏元忠?最终在贬官途中悲愤死掉

    魏元忠也是一个能出将入相的全能型复合式人才(大唐牛人多),他首先示人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如果说老狄是从司法界起家的,那么魏元忠就是靠军事起家的,他首先以一个“命将用兵”的军事建言书(当时他还是一个太学生)获得高层的注意和肯定,后来由此在官场TUO颖
  • 唐朝名相王及善被抹黑,成了不学无术的“驱驴宰相”

    有唐一朝名相、贤相辈出,其中曾在则天朝担任过三年内史、文昌右相职务的王及善,便是很有名望的一位。不过王及善在任期间却得了个“驱驴宰相”的称号,很多野史、笔记小说也把他描述成不学无术的官僚,整天跟府衙中的驴过不去,真相的确是这样吗? 王及善是
  • 来济是什么人?来济人物生平简介

    来济生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籍南阳新野,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隋大
  • 韩瑗是什么人?韩瑗人物生平简介

    韩瑗年轻时草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贞观年间累迁至兵部侍郎,袭爵颍川县公。 永徽三年(652年),韩瑗升任黄门侍郎。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任命韩瑗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又加其为银青光禄大夫。 永徽六年(655年),韩瑗进拜侍中,兼任太子
  • 执失思力、宇文节、李道宗等人被流放,李恪的胞弟李愔被废为庶人

    唐高宗永徽四年正月,驸马都尉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吴王李
  • 清朝最牛知县孙诏成,当众仗打太监,后来成了三品大员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宰相门前三品官”,意思是跟着大人物可以一人得道机犬升天,即使这些人是个车夫佣人,也惹不起,毕竟他们在大人物身边行走服务,若是惹了他们,他们在大人物面前给你时不时的诬告一下,你就吃不了兜着走!在古代权力最大的人物莫过于皇帝
  • 明末最后一位国公——以身殉国的沐府将军沐天波

    沐天波(1618年-1661年8月13日),字玉液,祖籍安徽定远,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 崇祯元年(1628年),其父沐启元暴卒,同年十二月甲辰,年仅10岁的沐天波世袭黔国公一爵,担任征南将军。 明朝灭亡后,沐天波追随永历朝廷,后随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
  • 云南沐府的创建者—— 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生平简介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的朱元璋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
  • 戏志才是谁?曹草手下谋士戏志才的生平简介

    戏志才,或志才为字,名不详,东汉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经荀彧推荐,成为曹草手下谋士。为人多谋略,曹草十分器重,不幸早卒。他死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三国演义中并无此人,三国志中只有寥寥数语。由荀彧推荐给曹草,被称为有负俗之讥。死后,荀彧又举荐
  • 唐朝宰相魏元忠生平简介,文武兼备、敢说敢为却遭陷去世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县人,早年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铥扁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对这一内容加以训释解说。 仪凤四年(679年),吐蕃不断地侵犯边疆
  • 王及善人物生平,轶事典故及历史评价

    王及善的父亲父王君愕于隋末率义军投唐,拜大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王君愕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战死辽东。年仅十四岁的王及善以父荫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 唐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皇太子李弘居春宫时,因宴饮之乐命宫官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他拒
  • 《新唐书·王及善》原文及翻译,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原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
  • 唐休璟的子女后人 武则天称他能“以一抵十”

    唐休璟本名唐璿,是唐朝时期名将、大臣,曾经担任过西州都督、凉州都督、辅国大将军、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出将拜相,功勋显赫,被封为宋国公。他年过八旬却不肯隐退,退了又复出,直至86岁病逝。 唐休璟的子女 唐休璟有五个儿子:唐先慎袭爵宋国公,
  • 张仁愿后人 张仁愿的主要成就

    张仁愿 张仁愿原名张仁亶,因封爵韩国公,故而人称张韩公,是一位文武全才式的人物。他曾任检校洛州长史、朔方军大总管、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光禄大夫等职。714年,张仁愿逝世,追赠太子少傅。 张仁愿后人 儿子:张之辅,官至金吾将军
  • 柳宗元与刘禹锡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作品多大600多篇,其中文方面的成就大于诗歌,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等,其中散文论说新强、讽刺辛辣。 柳宗元与刘禹锡 公元793年,刘禹锡赴长安参加科考,遇
  • 柳宗元的子女 对柳宗元的历史评价

    柳宗元 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又和刘禹锡并称刘柳、和韩愈并称韩柳,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一生官场沉浮,家庭清贫,才高八斗却官场失意、家庭生活不幸,临终不得不将子女托孤给好友刘禹锡、韩愈等人。 柳宗元的子女 柳宗元生育四个小
  • 首页
  • 上一页
  • 1128
  • 1129
  • 1130
  • 1131
  • 1132
  • 1133
  • 1134
  • 1135
  • 1136
  • 1137
  • 1138
  • 下一页
  • 末页
  • 11852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