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 春秋时期的鲁国外交:舍掉尊严换生存

    春秋中期开始,晋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争霸,所有国家都面临站队的问题。对于鲁国来说,除了要应对两个超级大国之外,还面临北方邻居齐国的欺压。 鲁国 鲁国是周王室的宗亲,十分重视血缘关系。在权衡利弊和自尊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投靠同是周王室
  • 是谁出的计策让霸王项羽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四面楚歌,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成语,最早出处是来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司马迁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的请况,而四面皆楚
  • 商鞅之死与其变法有关系吗?

    商鞅是被秦惠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灭商鞅之族。商鞅车裂而死,其结局很惨。曾有人说这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报复」,且也言之有据。「秦孝公薨,太子立,是为惠文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衣反,发吏捕之,商君出亡」,此间就有许多弯曲。变法之初,太子犯法
  • 档案解析夏朝的阶级关系

    夏王朝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夏王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某些部族被夏王朝讨灭之后,组织形式依然保留,其成员整体均沦为奴隶,例如,据《楚辞天问》注,启讨灭有扈氏,将其部族成员罚作“牧竖”,即放牧牲畜
  • 南唐后主李煜为何没有前主李昪的雄才大略?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随着史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新。南唐是继六朝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此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不只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国家财政的支柱,而且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地,经英辈出,
  • 古代的“告老还乡”:三种请况下会提前退休

    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靳友成的署名文章,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全文如下: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
  • 历史上的氏族社会究竟是怎样的?

    氏族社会社会学名称,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
  • 王夫之的元气学说对后世社会的促进作用

    王夫之是明清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最著名的论断之一就是元气学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气一元论。王夫之的这一论述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的认识,是对传统思想的一次有力的挑战。 王夫之 王夫之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具体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道
  • 唐朝政治家和书法家褚遂良生平介绍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时任散骑常侍一职。太宗下诏,准备到泰山封禅,先到洛阳,彗星出现在太微座,冲犯郎位。 褚遂良 遂良对太宗说:“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前烈,东狱即将大功告成,天下非常幸运。然而走到洛阳,彗星就出
  • 解读东晋医学家葛洪的著作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 葛洪 葛洪的一生写了很多作品,但是大多都失
  • 蜀汉最后的守护者姜维与其北伐

    姜维,字伯约,今甘肃天水甘谷县人。他27岁以前是魏国的天水郡中郎将。在他27岁那年,诸葛亮一伐中原,兵围天水,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等人叛国,于是关闭城门。姜维等人走投无路,只得降了诸葛丞相。 姜维 关于这件事,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即伯约回到冀
  •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以及局限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请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
  • 概述中国戏剧理论始祖李渔的戏剧著作

    李渔在明末清初年间活跃,并在文学界、戏剧界、美学界有很高的建树。《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请偶寄》、《笠翁一家言》都是李渔的代表作。李渔在一个富裕家庭出生,因为李渔祖辈多年从商,所以李渔的家境十分优渥。李渔出生后,便过上了富足优渥的
  • 四个阶段解读陈宫的思想变化

    三国演义里,袁术使用“疏不间亲”的计策的时候,陈宫推波助澜,鼓动吕布当夜就把女儿送到袁术那里去,我认为这是陈宫在害吕布。很多人谈了对这事的看法,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意见主要是两方面。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吕布联合袁术是正确的选择,
  • 史料解读明朝集权的君主制

    朱元璋很早就注意到占领区内的政权建设。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他率军攻下太平后,即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召陶安参幕府事,李习为知府。翌年三月攻占集庆,他又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
  • 周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介绍

    《诗》《书》二经中有关西周政府组织的史料实在不多,金文中的资料则早已有人归纳过。虽然近来新发现的带铭青铜器为数不少,在职官名称方面,斯维至、郭沫若二氏所整理的结果,仍属有用(斯维至,1947;郭沫若,1954:21—75)。今据斯氏之整理结果,择要介绍各
  • 春秋时宋国的生存之道:死要面子活受罪

    宋国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比小国大,比大国
  • 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

    汉朝推恩令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一项制度,推恩令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起来的,之所以要颁布推恩令,是因为在当时一些权势大臣的势力过于大,已经影响到了皇帝的统治,皇帝为了改善自身被动的局面,便出台此制度来使得权势大臣的权利有所减弱,从而对自身
  • 用计火烧赤壁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赤壁之战曹草失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信任黄盖的投降,导致孙刘联军烧赤壁,曹草失败而归,看到三国的都应该清楚,曹草新格之上多疑,为何不怀疑黄盖? 三国演义小说之中演绎出了一段苦肉计来骗取
  • 八股文不能取代的明清科举主要原因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中棺椁封建历史最后的两个王朝明朝和清朝,在历史中这两个朝代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闪光点,但同时这两个朝代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也达到了顶峰。而其中对读书人最大的禁锢莫过于八股文了,作为明清
  • 首页
  • 上一页
  • 630
  • 631
  • 632
  • 633
  • 634
  • 635
  • 636
  • 637
  • 638
  • 639
  • 640
  • 下一页
  • 末页
  • 9741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