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如果除掉慈禧的话 光绪能挽救清朝吗
时间:2021-06-14 15:17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光绪和清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除掉慈禧的目的是让光绪亲政,其实在历史上,光绪帝亲政了将近十年。1889年,光绪十八岁,慈禧退居颐和园二线,光绪帝转正。 “(光绪十五年)己卯,皇太后归政。”(《清史稿》) 慈禧当时也是想把光绪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所以逐步放权。 但是,光绪帝刚满十八,还是太年轻,又没有工作经验,不可能把所有大权一股脑都给他,毕竟这是全国最重要的岗位。 ![]() ▲光绪帝 如果光绪表现得好,国家治理得没问题,把慈禧伺候得明明白白,大概率光绪是可以大展拳脚的。 但是,现实有点骨感。 甲午海战,光绪帝与慈禧产生了根本新的分歧。光绪主战,慈禧主和,最后听从光绪的意见,结局是丧权辱国。 此次战败,催生了后来的“百日维新”,是光绪帝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 那么“百日维新”能一雪前耻,挽救大清么? ![]() ▲慈禧 从当时的请境来看, “百日维新”推行的政令,每一条都是积极向上,理念先进的。也看出了作为年轻的帝王,光绪帝心中有日月,做梦都想恢复先祖的荣光。比如: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 准许设报馆;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 这些政策有很多,可以说光绪帝有创新,有远见,年轻帝王的朝气蓬勃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 如果第一轮维新只推这些,待平稳之后,再徐徐推行他法,那么光绪帝未来可期、前途无量。不但甲午的面子能挣回来,大清的未来敞亮得很。 ![]() ▲甲午战争示意图 但是,再细看维新的主体部分,就会发现大问题。比如: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政令一出,看似先进,但是全国大部分学子怎么办? 十年寒窗,学子们学的就是八股,考的就是乡试、会试,突然光绪帝说不考了,他们怎么办,再花几年时间重新学么?还是都务农? 而且很多官宦子弟,准备的也是八股,光这一条,光绪帝就把人得罪遍了,从朝堂到民间,几乎所有人都在骂他。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裁汰绿营……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抢炮。” 又是釜底抽薪的感觉。老弱残兵,分布在八旗、绿营等各大军队之中,多少算老,什么样的是弱,一时间军队中人心浮躁,这是非常危险的。 绿营官兵更是拼死相争,无数人恨不得举抢哗变,打入紫禁城。 ![]() ▲戊戌六君子 “改革朝廷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这一条更是动了大清的根本。 维新人士思想先进不假,但普遍资历不足,几乎没有实草经验,而且没有兵权在手,没有势力集团可依。凭一纸政令,让他们取代原来有权有势的朝廷官员,可草作新接近于零。 ![]() ▲光绪帝书法 而且大面积改革朝廷机构,大概率会让整个体系瘫痪。 朝廷官员之间,就像一张巨网,如果只是撕开几个有问题的小口子,有助于提高网的质量。但是撕开几个大口子,网就直接破掉了。 所以,朝廷官员,九成都站在了光绪帝的对立面。 ![]()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此前朝廷搞洋务运动,办新政而不废旧制,旧派人士虽有反对之声,但也还能容忍。 现在,光绪的政令一出,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广大学子,十年寒窗一场空;八旗子弟,如丧考妣;绿营官兵,准备以命相搏。 光绪帝的理想,谁帮着去实现? ![]() 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没有慈禧软禁光绪帝,估计他的政令连紫禁城都出不了。全国遍地都是反清起义,朝中官员甚至与皇室宗亲联手,将光绪帝废掉。 更别提挽救大清了。 以上。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翁同龢与戊戌变法》、《天鼓》、《从甲午到戊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