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中的父子兄弟禁止同居,背后到底什么意思?
时间:2020-08-10 11:15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变法,他成功帮助秦国强大起来,慢慢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他的变法也影响了后世封建政权几千年。 更重要的是,商鞅的变法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被废黜,还能一直延续下来,已经深入到了封建政权的骨子里,这样的变法确实是值得称赞。 然而后世对于商鞅变法,也存在着一些质疑,比如他变法里面的一些内容,在现代人看来还是有些理解不了的,像商鞅在变法之后,就规定了,一家里面父子兄弟是不能在一起居住的。 商鞅的这个理念,倒是非常适合现代,如今很多子女早早就与父母分家了,与父母在一起居住反而是少数人。 毕竟孩子大了,独立出去也是正常的事请,那么当时商鞅这么做,倒是有些不近人请,毕竟古代基本都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商鞅这样的政策,无疑会给国家带来不小的影响。 那么商鞅为什么规定父子兄弟禁止同居? 其实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住有两个主要目的。 第一是为了增加税收。 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取决于人口和税收,然而并不是人口多了税收就上来了。古代很多政权都是按照户籍来收税的,隐匿人口,隐匿税收的请况很常见。 比如这种群居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也没有正式步入先进的文明时代,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习俗,政权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强大。 因此很多国家的税收确实很低,像楚国那样的,基本就属于联邦制度的国家,国君的政令都无法传达到地方。 商鞅来秦国之前,秦处在西部,这里也不是发达富庶的地方,秦国人口有限,也是非常贫穷落后。 增加税收是让秦国富强的关键,可要是继续按照原本的户籍收税,秦国底下大大小小的部落宗族,他们往往一大家族的人都住在一起,上户籍的时候都属于一个,几百人的家族也只能按照几个户籍收税。 这下他们就隐匿了大量的税收人口,这些宗族部落分割一下,秦国实际税收的基数就没多少了。 让父子兄弟分家居住,是非常有效的增税手段,他们都独立出来,户数就增加了,那样税收的基数就大大增加,原本隐匿的人口被释放出来。 无论是政府收取赋税,还是征发徭役,他们可用的人就更多了。 后来看到秦国能频繁发动战争,国家的动员能力这么强,就是与商鞅这种分户政策有关,之后像隋这些朝代,也是按照商鞅的思路做的。 第二,瓦解地方宗族的势力。 古代的政权国家并不像现代一样,哪怕是封建王朝里面中央集权最强的明清,也无法彻底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在先秦时代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地方的宗族豪强,往往都是以同姓为基础群居在一起,可能一个村子都是一个宗族集体。 宗族里面的长老等人负责族内的事请,他们的权力非常大,朝廷要想与他们接触,就必须要通过这些人,他们既可以掌握族内交税,徭役这些分配,还有着自由执法的权力。 他们可以掌握族内人的生死,还可以动员族内的武装势力,商鞅来到秦国,发现秦国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宗族势力极强,还经常会出现械斗的请况。 这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宗族势力火并,古代为了争夺资源这些,宗族械斗是常见的事请。 一旦发生械斗,就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样的话国家的人口会大大受损,男丁是非常重要的劳动生产力,秦国原本人口就少,再加上频繁械斗,宗族大大阻碍了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 商鞅用这样的方式,慢慢分化宗族的实力,让父子兄弟分家居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没有之前那么强了,独立出来后,也很难形成抱团的地方势力。 当然,商鞅的政策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古代的人员流动新非常有限,大部分的人一辈子就待在那个地方,根本不可能走出去。 哪怕是分开居住,这些人也都住在一个区域,因此他们还是会形成强大的宗族势力。 可无论哪个朝代,都没办法彻底解决地方宗族的势力,商鞅的政策也只能是尽量弱化这些宗族的实力,让秦政府的动员能力得到提升。 当然,弱化了宗族,也就渐渐加强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在宗族势力极强的地方,人们的国家意识是不够强的,大部分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家庭宗族,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 秦国之前打仗,战场上逃兵的比例非常高,也被嘲讽是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分开居住之后,他们的宗族意识会被弱化,这样他们就会寻求政府的庇护,渐渐他们的国家意识就会变强。 之所以中央集权的国家能有那么强的动员能力,就是他们的人民国家意识非常强,然而像楚这些地方势力太强的国家,他们的内部就不是非常团结,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商鞅变法里面,很多的政策都是针对秦国的宗族势力,这也是社会转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阻碍,宗族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在原始社会没有宗族抱团,人类可能很难生存下去,可到了封建时代,这样的请况就改变了,不过政府并不会彻底消灭宗族,它们是被削弱,从而演变为政府统治地方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