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清朝时的言官都做些什么呢?其中都有那些讲究呢?

  明哲保身虽然安全,但对于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言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引起帝王的眷顾,捞取政绩和声誉,他们就必须开口谈些实质新的内容。那么,怎么开口呢,开口批谁、批什么事请呢?

image.png

  言官们最保险的,也是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痛打落水狗”。对那些罪恶昭彰、人皆可杀的罪臣叛逆,言官们群起而攻之,唯恐落后。比如魏忠贤当权时,言官们不是曲意奉承,就是缄口不言;等崇祯惩办魏忠贤后,言官们突然“勇敢”起来,前赴后继地弹劾、揭发和痛骂“阉逆”,给魏忠贤罗列了数以十计的罪名。康熙前期,大学士明珠结党营私、贪赃受贿,却无人揭发;等明珠开始失宠,才有御史纷纷弹劾。同样的请况也发生在和珅身上。翻看古代史,哪个权臣大间不是在“圣眷日减”的下坡路上才遭人弹劾的?

  痛打落水狗虽然安全,但干的人太多,竞争太机烈,而且显不出个人的眼光和胆魄来。所以,有追求的言官还是要找些其他实事来开口。这就要看言官个人的智慧了。

  嘉庆初年,满族御史和靖额上奏,揭举一项人事制度不合理。朝廷旧例,满族举人如果连考三科都没有考中进士,可以直接授予低级别的京官。这本是对八旗读书人的照顾。而汉族举人多次考不中进士,则要经过吏部的“大挑”后才能出任州县小官。初看起来,八旗读书人多了一条入仕的捷径。但在实践中,满族举人越来越多,而北京各部委衙门的编制是一定的,不可能让所有落第举人都当上,所以大家得排队轮候,造成一些满族举人等了30多年,胡须都等白了还当不上官。和靖额就奏请嘉庆准许满族举人像汉族举人一样参加“大挑”,经过竞争选授县令等职。嘉庆觉得有理,准许了。据记载,“百年弊政,一旦改之,人争颂其德”,此事以皆大欢喜完美收尾。

  和靖额的同事、汉族御史李仲昭也上奏,揭发长芦盐商造假牟取暴利、勾结朝贵。之前,给事中花杰弹劾过长芦盐政的弊端,还点名道姓说当朝大学士也牵涉其中。结果查无实据,花杰遭到责罚。如今李仲昭旧事重提,引起了嘉庆的重视,让主管盐政的户部处理。户部官员经过调查研究和磋商讨论后,认为李仲昭所言子虚乌有,完全是诬告。而且有盐商反映李仲昭“索贿”。李仲昭断然否认,坚持盐政存在弊端。户部和御史掐了起来,嘉庆决定不了,就让王公大臣们组成专案组,彻底调查长芦盐政。调查的结果是:“个别”长芦盐商的确舞弊。结果,一个叫曾有圻的盐商被处理了,和他有关联的几个低级官员遭到降级或者革职。应该说李仲昭获胜了,不过他在朝廷上下被彻底孤立了,“人咸侧目”,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李仲昭。

  之后,李仲昭又批评吏部对官员考察不认真,他赴户部点卯(对在编的官吏点到),杖责了书吏—清朝的胥吏、衙役蛮横得很。结果,户部官员们集体弹劾李仲昭。嘉庆下令将他交给吏部议处。吏部之前受到李仲昭揭发正怀恨在心,上上下下的人都想乘机把他往死里整。尽管有其他刚正的大臣力挺李仲昭:“李御史有言胆,台中何可无此人?”但吏部还是决定将李仲昭连降四级。

  第三个御史叫做继善,是满族人,揭发科举考试中的“翻译”科黑幕。清朝公文档案多以满汉两种语言书写,需要翻译。朝廷举办翻译考试,挑选熟悉满汉双语的青年。在实践中,报名参加翻译考试的都是王公大臣和满族亲贵的子弟,考试过程中冒名顶替、传递纸条等舞弊行为举不胜举。翻译考试沦为了近臣子弟垄断的晋升之阶。继善揭发了种种黑幕,嘉庆下令整肃,翻译考试这才稍微像点考试的样子。清朝对养马的八旗士卒发放补贴,到嘉庆时期,真正养马的人家不到八旗人家的十分之三,却都冒领养马补贴,继善后来升任管理马匹的太仆卿,揭发了这件事请,并在嘉庆的支持下整肃了太仆寺的马政。

image.png

  经过这两件事请后,满族人对继善恨之入骨。等到继善验马那天,满族人密谋把继善堵到哪个小角落里打死他。好在密谋者认错人了,群殴了另外一个官员,差点把那个无辜者给打死,继善因此逃过一劫。

  三个御史,和靖额、李仲昭和继善,都是开口言事,说的都是事实,为什么结果会有天壤之别呢?

  可见,言官开口说话,是要讲究技巧的,并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三人说的问题,只有和靖额揭发的满族举人仕途无望的问题,处理起来不会侵害任何人的既得利益,相反还能惠及数量众多的满族人,因此非但没遇到阻力,官员们还会附和。而李仲昭和继善揭发的问题,官员考核不认真、冒领补贴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较量,是你胜我负的较量,必然会得罪大批人。其中的学问之大,非混迹官场几年不能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