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司马懿被曹丕视为心腹,到底靠的是什么?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悲请的军师,他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辅佐刘禅期间,六出祁山伐魏,但结果都功亏一篑,导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在伐魏过程中遇到了一生中的“苦手” 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东汉以来,家世二千石。东汉世家大族多是儒家,司马氏亦儒门。司马懿从小就“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司马氏和曹氏不同,曹氏出自宦官家族。东汉以来,宦官和世家豪族即外戚所自出的阶层,是对立的两大政治派系。从这个渊源上说,司马懿和曹氏是不同历史派系的两家人。最初,司马懿是不愿在曹氏家族下做官的,但B于形势,他还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投奔了曹草。

image.png

  而曹草也对司马懿不感冒,非但没有重用他,反而还处处猜忌他。

  司马懿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在曹草手下是知道应该如何韬光养晦、善自保护的的。司马懿不得曹草的喜爱,但曹草的儿子曹丕对他却极为信任。魏国既建,曹丕被立为王太子,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为太子密谋划策。

  魏文帝曹丕时,司马懿的官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信任。

  黄初元年(220年),任尚书,转督军、御史中丞。三年,迁侍中、尚书右仆色。五年,曹丕统兵征吴,以司马懿留镇许昌,转抚军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六年,曹丕征吴,命司马懿据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七年,曹丕病危,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受遗诏辅嗣主曹叡。

  曹叡即位后是为魏明帝。而辅政大臣司马懿在魏明帝期间,做了两件天大的事,一是消灭孟达,一是消灭辽东公孙渊。

  孟达原是蜀将,电驻上庸。孙权袭取荆州时,关羽求助于孟达、刘封,孟达、刘封以上庸、房陵(郡治在今湖北房县)地区山郡初附,未可动摇,按兵不动。关羽失败后,孟达与刘封不和,投降魏。魏合并房陵、上庸、西城(郡治在今陕西安康西北)三郡为新城郡(郡治房陵,今房县),以孟达为新城太守。魏文帝死,明帝立。孟达虽是扶风(今陕西兴平)人,原在刘璋手下任职,曾和法正去荆荆州迎刘备入川,和魏国朝廷多无渊源。魏文帝很器重他,文帝一死,孟达心自不安。

  诸葛亮知道这请形,劝他仍回蜀汉。孟达与诸葛亮数有密信来往。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申仪密告孟达与蜀有联系。孟达听到申仪密告他后,即衣举兵。时司马懿为魏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驻宛(魏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市)。

  司马懿一面给孟达信,劝他不要听信谣传,一面没有表上天子,迅速进兵新城。倍道兼行,八天就到达新城城下。随用十六天攻破城池,斩杀孟达。

image.png

  灭公孙渊是明帝景初二年(238年)。

  公孙渊,辽东襄平(郡治辽东,今辽宁辽阳市)人。自渊祖父公孙度起,至父康,皆割据辽东。公孙度分辽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又越海收山菜诸县(今山东半岛上),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曹草以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建安十二年,曹草征三郡鸟桓,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公孙康新尚,送首于曹草。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康死,子晃、渊皆年幼,众立康弟恭为辽东太守。魏文帝遣使拜恭为车骑将军。恭劣弱不能治国。明帝太和二年,渊夺恭位,明帝即拜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孙渊却首鼠两端,他一方面接受魏的爵位,一方面又和孙权联络。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遣幽州刺史母丘俭携玺书征渊去洛阳。公孙渊知道不好,遂发兵反,迎击冊丘位于辽隧(今辽宁台安东南,辽河西岸)。册丘俭退还。公孙渊遂自立为燕王,署置百官。这才有司马懿出兵辽东。

  景初二年春,同马懿带兵四万人,从洛阳出发。六月,军至辽东,公孙渊遣将军卑行、杨祚率步骑数万屯辽隧,作围堑南北六七十里,以迎战司马懿。

  司马懿多张旗帜出其南,辽东方面以经锐大军向南迎战,而司马懿却从北潜渡辽水直趋襄平。于襄平西首山地方一场决战,大破辽东军,遂围襄平城。会天大雨三十余日不停,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直接运抵城下。天晴后,起土山,发石连弩色城中,城内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出降。公孙渊窘急,从南方突围逃走。

  司马懿纵兵追击,杀渊父子于梁水之上。

  司马懿班师回朝还在路上,年仅36岁的魏明帝病重,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明帝托付的嘱咐。明帝病逝后,司马懿成了首辅大臣,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为他最后和儿子发动政变,篡取帝位伏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