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一瓶嗯二品是什么官?分别是干什么的
时间:2020-05-22 11:18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官职。 唐朝的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皆为官署合称。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本来是皇宫里的职务,隋朝的时候,中书、门下开始由宫职转为与尚书同样的行政职务,成为了朝官。到了唐代,三省开始形成鼎立之势,中书省负责发出命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即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国家大事就是通过三省的处理流程而落实到各部或各地的。 唐代三省的长官分别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后不设尚书令,改为左、右仆色。三省长官虽然只是正三品级别,但他们都是要进入政事堂,商议国政的核心成员,可以说,是三省长官在共同执行宰相职权,故他们也是唐代政府中实权最大的宰相,显赫一时。 到了唐高宗、唐玄宗前后时期,三省长官的宰相地位逐渐被平章事所取代,三省并重格局被打破,后来,有时是中书为重,有时门下为重。 如果说三省是发布命令的机构,那么六部就是具体负责落实的中央行政机构,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总称。六部设置始于隋朝,初时称为吏、礼、都官、度支、工等,后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唐高宗继位后,将民部改为户部,此后,六部即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朝的时候,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中唐到五代时期,六部权力不断削弱,形同虚设。 到了北宋,更是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六部基本不管事,六部长官除皇帝另安排具体事务外,其他的都只是寄禄官,表示级别和待遇的高低而已,这种请况直到宋神宗改制后才有所改变,但权重也较轻。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撤销宰相一职、废除中书省后,全国的政事权才又还归于六部。 当然,唐朝三省长官虽然权力很大,但在品秩上只有正三品。唐朝行政官员按品秩从一到九,分为九品,每一品又分正、从、上、下等三十个级别。唐朝做到宰相的,也就是三品,最高也就二品。 而大多数一二品官员的品秩,主要是授予宗室和德高望重大臣的荣誉头衔。如授正一品的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公主等;从一品包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等;正二品包括: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特进、辅国大将军等;从二品包括:尚书左右仆色、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等。 唐朝的一品头衔,从来没授予过政府实职官员,即便是宰相做到尚书令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一般都是正三品,最多正二品,没有一品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