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离皇位之差最后一步了 李显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时间:2020-04-21 11:15
对李显和神龙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无数政变。 远的如战国时期的沙丘政变,秦二世登基,中的如大唐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近的如清末新政后的戊戌政变。 大部分的政变按命名原理,都和政变地点,年份或人有关。 而神龙政变,成最具神话SE彩政变,除神龙这个神话意义年份外,也和被政变主角! ![]() (女皇武则天) 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息息相关! 中国历史上,以神龙为年号遍观历史独一号唯武则天敢用。 中国历史上,以女子之身名正言顺成帝王伟业独一号唯武则天而已。 能开历史先河者,时运、胆识、手腕缺一不可!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没有这三位一体时代契机,天下人出现何其难? 武则天一生,从被照顾起,受冷落为承,备受高宗厚爱为转,光荣退休为和! 起承转合间,一代女帝玩转大唐,即便改朝换代都能不被追究反而光荣退休,备受推崇。 这份手腕和胆识还有才智,古今几人能匹敌。 ![]() (晚节不保一晚白头) 如要说污点,唯一遗憾可能就是晚年的“神龙政变’。 这不应该算作污点,而是急不可耐之人的妄为,让本可以和平过度的朝局,非要出变故。 武则天称帝是在公元690年,那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是花甲之年,说实话! 看着自己垂垂老矣的样子,那有不考虑后事的道理。 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意见,在后续接班人这件事上,起到了决定新作用。 那个人就是武则天后期主要的主要政治盟友,狄仁杰! 狄仁杰其人原本山西寒门出生,和武则天也算老乡,是武则天和李治完善科举制度的受益者,要不是科举制度的完善还有科举官员的入仕途径被武则天打开,狄仁杰如何能有出头之路! 有鉴于这一层知遇之恩,还有无数如狄仁杰一样的科举入仕官员的支持,才有武则天成就皇帝位置的可能,在祛除力关陇贵族政治影响力的唐朝,他们的政治势力不可忽视。 ![]() (狄仁杰和武则天) 他们构成了武则天最大的政治同盟团体。 而狄仁杰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他们团队意志的体现。 那么狄仁杰为何会左右武则天的决定,让武则天后期起了归政与李家的意图。 亲疏关系,当然有,更多的则是现实的政治考量与后世的殊荣而已!与亲疏关系而言,一边是自己的儿子李显,一边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虽然都是亲戚,但是亲生的和侄子比分量当然不够。 与现实政治关系考量,一边是继承与李唐的皇权,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可是唐王朝依然深入人心,就连被自己提拔出来的寒门子弟科举新势力,他们的诚服也因为武则天的个人魅力。 那么自己如果驾鹤西去,不在了? 这股政治势力谁能驾驭?自己一介女儿生,继承位置的要不是自己的儿子,谁又能服众? 与后世殊荣而言,自己要真传位给了侄子,当时的感恩戴德也许有,可是俗话说,一带亲二代表三代就拉倒。 ![]() (武则天的无奈) 三代以后,又有谁会记得自己,搞不好还成了乱臣贼子的反面教材。 与亲疏而言,武则天更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与政治考量而言,自己的威信只能管身前事,身后事太复杂管不到,与后世殊荣而言,如果自己退位而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入李唐祖庙,自己的一生荣光必定能保留。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其实在神龙政变前,武则天已经在狄仁杰影响下,打定了主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 要不李显又如何会在公元698年3月,否决武承嗣、武三思当继承人的想法,进而将庐陵王李显回洛阳? 这一切其实都证明了武则天的心思。 果不其然公元698年9月,庐陵王李显就被立为皇太子。 而回到京城,成了皇太子的李显也很聪明,为了安母亲武则天的心,致力于和武家人搞好关系。主动和武氏联姻,李显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这手可谓非常聪明! 武则天家和李家其乐融融,俨然一家人,作为大家长的武则天当然开心! 即便这其乐融融只是表面上的,可是朝堂的稳定还有对自己最后身前事的担忧,武则天也要维持这融洽的关系。 要不她很有可能不得善终! 可是这个时候,画蛇添足的神龙政变发生了。 有以上所有作为铺垫,已经坐稳继承人位置的李显真的有必要玩火,弄一场政变吗? ![]() (曾经的爱请岁月) 其实答案是没必要! 而且李显并不是一个有此决断力的人,不仅没有,还因为家有虎妈而是一个乖乖宝。 乖宝宝一般不能成大事,所以这一切必定另有隐请,而这隐请就是李旦。 李旦和李显一样,都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李显为兄李旦为弟。 深知自己长兄新格的李旦发动政变的根源就是为后续的谋朝串位奠定政治资本。 强悍的虎妈武则天之后,过度一个懦弱的哥哥李显,然后自己再上台。 而B迫虎妈武则天让位就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有这样的筹码和功绩在手,他就成了再造大唐之人。 于是一场没有必要的政变,在武则天病重时候发生,目的真的是为了皇位继承人李显好吗? 当然不是,而是为了李旦自己好而已。 至于证据也很简单。 发动政变的御林军统率杨元琰和李旦关系匪浅,政变开始后也是李旦第一时间呼应他。李旦夺得李显皇帝位之后,立马就让杨元琰复起,并获得重用,最后受封“魏国公”就是这猫腻的体现。 至于其他人,则因政变失败之后,武则天的余威还有李显的懦弱而被杀! 李显也因为这场亲兄弟主持的政变,成了被架上火上烤的傻瓜。 背负了不孝的罪名同时,还承受力母亲的怒火,和心向武则天的官员们的反感。 兄弟之间的宫心计,李显后知后觉,李旦心机深重。 谁受害,谁受益一目了然。 至于参与政变的五个主力,当然被秋后算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