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县长陈寔,去世时为何有3万百姓来送行?
时间:2020-04-15 19:15
你们知道陈寔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我们现在称偷东西的叫“小偷”,而在古代,“小偷”有一个雅称叫梁上君子。梁上君子如今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故事是这么来的。话说东汉时期,有一个陈寔的县长,此人在县长期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偷东西的。 偷东西的爬上了陈寔家的房梁上,打算晚上干一票,没想到被陈寔发现了。发现有贼后,陈寔并没有揭穿,而是把自己的子女叫来。接着他对子女们说:“孩子们,听我说,做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那些坏人并非天生,多是后来坏习惯造成的,才使他们做作了坏人。那躲在人房梁上等着下手的君子,正是这样的啊!” 听到这里,小偷才知道陈寔已经发现了自己,刚刚那番话也是说给他听的。之后小偷从梁上下来,连连叩首谢罪。陈寔并不生气,也没有对小偷怎么样,而是说:“我看你的样子,并非恶人。希望你回去以后,反思改过。今年饥荒,我想你也是因为日子过,才出来偷东西的,我能理解。这里有两匹绢,你拿去吧。” 小偷千恩万谢,离开了陈寔家。很快此事就传遍了,成为美谈,大家都赞颂陈寔的美德。据说从此之后,县里再没有小偷了。而“梁上君子”也成了一个成语,流传至今。 此事在《后汉书·陈寔传》中有详细记载:“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音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SE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新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成语故事虽然说完了,但陈寔(shi)这个人我们必须谈一谈。陈寔号称东汉最牛的县长,他去世的时候,三万老百姓不远千里来给他送行,此事还惊动了当朝宰相,连宰相都自愧不如。由此可见,陈寔的确有点本事。 那么,陈寔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陈寔,是颖川许县人,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境内。陈寔出身寒微,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不过陈寔学习能力强,而且为人不错,跟后来的朱元璋一样,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领导力。长大后的陈寔因为学习好,爱读书,被举荐去太学读书。 大学毕业后,陈寔被分配到基层,在颍川郡的西门亭长。刘邦当年也是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治保主任。官虽然不大,但陈寔并没有抱怨,而是干得有声有SE,于是又被推荐到山西闻喜县当县长。后又改任太丘县(今河南永城西北)县长。 据说陈寔赴太邱上任时,一不骑马,二不坐轿。一路上微服私访,体察民请,陈寔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于是美名远播。大家都说陈寔是个好官。 陈寔浪迹官场的那几年,正好赶上了东汉的党锢之祸。所谓党锢之祸就是士族和宦官之间的斗争。当时有一些大臣看不惯宦官作威作福,反对宦官专权,结果遭到了宦官的报复,被禁锢,有的被抓进监狱,终身不得为官。 陈寔因为名气太大,也被卷入其中。受株连者有的害怕在监狱里受不了非人的折磨,纷纷逃避他乡,也有的请求赦免,陈寔却说:“我如果不去监狱,大家无所依靠。”于是他主动自首,被关进了监狱。 不过很快,天下大赦了,因为汉桓帝去世了,汉灵帝即位,汉灵帝即位,自然天下大赦。陈寔又被放了出来。 放出后的陈寔被大将军窦武相中了,于是提拔陈寔为掾属,辅佐他管理。陈寔摇身一变,从一个卑微的县长变成朝廷大将军的红人。 就在此时,另一件事请发生了,权势熏天的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了。因为士人看不上这些宦官,所以,当时颍川的名士没有一个去的,这让张让感到很没有面子。正在这时,陈寔出现了。 当然,陈寔此举遭到了士人们的鄙视。大家都说陈寔是个势利眼,想找张让当靠山。 实际上,陈寔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他和张让是老乡,都是颍川人。其次,他跟张让还是同事。 同朝为官,又是老乡,更何况死者为大,为何不能去呢? 所以,这不算出格。正因为如此,张让也很感机陈寔。 后来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失败被杀后,张让挥起屠刀杀了许多名士,但只要陈寔出面求请,张让全部保全。于是当初痛骂陈寔的人又改变了态度,对陈寔万分感机:多亏了陈寔啊,不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由此可见,陈寔并不是一个迂腐的高士,他知道趋利避害。做人只要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就够了,何必在乎他人怎么想。 党锢解除之后,很多大臣都希望陈寔能够再来做官,大将军何进也邀请陈寔作为自己的秘书,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或许是他早已看淡了名利,官场的是是非非早已与他无关。 汉灵帝中平四年,陈寔去世,享年84岁。陈寔去世的时候,场面极为轰动,三万老百姓不远千里前来送行,大家一同为陈寔刻立石碑,谥号“文范先生”。 陈陈寔的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随和、谦逊的人,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能坚持公平正义,不盲从。 把握进退之度,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又给他人留下足够的分寸,难怪当时的宰相都自愧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