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成功与失败!告诉我们“克己”何其难?
时间:2020-03-16 15:23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齐桓公的成功与失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史书中常有春秋战国之分。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这五七之别,就是春秋战国纵横交错政治关系的体现。 一般而言,政治关系多的时代,要成为强国难度就比较大,原因吗也很简单! 群雄并起豪杰层出不穷的时代,大家都是霸主谁也不服谁,以德服人比较虚,以理服人比较伪,以力服人比较low。 ![]() (春秋无义战) 三位一体服人,才算的上霸主。 这样的时代,能当第一霸主的人,必定不是普通人。如何才能做成这样的事业列? 第一:你要有相当高的智商,不是聪明人如何玩的转乱世。 第二:你要有宽广的胸襟,不能狭隘也不能小家子气。 第三:你要有务实而又灵活的手腕。 第四:任人唯贤,用人有胆。 以上所有具备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天时,也就是机遇。 天时,才是成功的最关键之处,没有天时抓不住机遇,即便所有条件都具备,也成不了春秋首霸。 ![]() (小国有需求) 五霸第一的齐桓公,首先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齐桓公上位,源自齐国发生宫斗。 当时身在异国他乡的齐桓公,得知消息后,立马和同处于异国他乡的公子纠举行了一场关于王位的竞赛。这场竞赛比的不仅是决断力,更比的是智慧。 齐桓公的第一个优点,聪明智商高,在那一刻就发挥了出来。 聪明的齐桓公,面对管仲的弓箭,假装佯死,欺骗了最大敌手。 在麻痹敌人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最后捷足先登成了君王,赢得了竞速赛。 经历竞速赛后,就开始进入政治赛时间。 政治赛和竞速赛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任用问题,因此继位后的齐桓公将人才看的非常重要。他未有登基前,他最重用的臣下是鲍叔牙,可登位后,却在鲍叔牙推荐下,任用了如同仇敌一样的管仲。 ![]() (仇敌成知己) 这个时候的齐桓公,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第二和第三个优点。 第二个:胸襟广阔。 第三三:务实灵活。 齐桓公表现的这两个优点,也给了管仲定心丸,才有了他和齐桓公的推心置腹之语。相互交心之后,齐桓公也老老实实的对管仲说,我啊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这些缺点妨碍称霸么? “我好猎又好SE,是否妨碍称霸?” 管仲一听齐桓公所言,眯着眼睛寻思良久,淡淡的说: 知贤、用贤、信贤、远小人,如此短处无足轻重,听完后,齐桓公有底了。 有了管仲鼓励,齐桓公第四个优点:任人唯贤,用人有胆体现了出来。 在齐桓公大力支持下,管仲的改革顺利在齐国全境推行,让齐国有了天下一等一强国的实力。 ![]() (兵强马壮争天下) 随后齐桓公和管仲就将目光放眼天下。 经济底气足,军事力量水涨船高,之后当然要追求外交影响力和政治主导权啊。 这个时候,能成霸主,最最关键的天时,也就是机遇,来到了齐桓公面前。 当时是春秋时代,一直陷入一个道义上的怪圈,叫做“春秋无义战”。 简而言之,就是大家伙无论做什么事。 即没有规则,又毫无法礼,全部都崇尚武力,吞并灭国事请,层出不穷。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死无葬身之地,无论大国小国,都过的战战兢兢。 聪明的管仲,一看如此天时,哪有不抓住机遇的道理。 要想联合所有人,唯有高举“尊王攘夷”大旗,将“春秋无义战”变成“春秋有义战”,如此才能成就大业啊。 于是,旗帜举起来了,道义散步四方,所有的诸侯都成了齐桓公的小跟班,就连曾经的老大也成了齐桓公的跟班。 ![]() (尊王攘夷) 崇尚武力却不M信武力的齐桓公,在管仲配合下,成了英明决断的雄主。 该打的时候坚决打,该谈和的时候坚决谈,该用计的时候坚决用计。 务实主义和道义大旗,齐桓公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伐鲁,救燕,讨蔡、问楚,每一次的胜利,都让他的声望节节高升,齐桓公成功了。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如同神迹,顺理成章到让人无话可说。 四大优点一个机遇,成就了齐桓公,也成就了千古贤相管仲。 可是没有人是不死的,也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 管仲会死,齐桓公也有很多缺点,最后成了失败的定律。 其实这一点,在他们初次见面时,齐桓公就说过: 我好猎又好SE,是否妨碍称霸?” 当时还未功成名就的齐桓公,对于自己的私衣和品新很有自知之明,也时刻压制自己的人衣。 而当时的管仲,正年轻气盛,有一肚子才学需要施展。 一个压抑自己,一个释放自己,一个反向输入,一个正向输出,由此才有伟大事业的诞生。但,当一切功成名就之后,奠基者之一的管仲却走了。志得意满的齐桓公失去了监督者。 ![]() (失去了监督人新暴露) 傲气、娇气、虚荣、享受一个个压抑的私衣开始冒头。 齐桓公开始学古之圣人,想要去泰山封禅,开始骄奢Y逸,想要修筑宏大壮丽的宫殿,甚至仿造天子车架,做了全套的派头,只为了片刻的欢愉。 面目全非的齐桓公,在晚年将积攒了数十年的新格丑恶,暴露了出来。 将杀自己儿子,送来给他吃的禽兽易牙,当做知己。 将自残割下体,以求能服侍君王的竖貂,当做忠臣。 将弃世子不做,而仅求做他近臣的开方,当做贤臣。 如此三人,成了晚年齐桓公的心腹。 三个大间似忠的臣子,让齐桓公成了悲催的霸主。忘记了管仲遗言,忘记远离小人的春秋首霸,就这样让原本稳固的齐国,横生变乱。 一场政变后,重病在身的齐桓公,一个人困守内宫,无饭无水无人问,三无人员死后两月有余,尸虫爬出户外,才有人收敛遗体。 身前发挥优点,抓住机遇,成就霸业的齐桓公,却在死后落到这般下场。 今日我们不禁要问?克己何其难啊! 无论你成就多大,放纵都是失败之源,彻底的放纵,只会迎来彻底的失败。 今日世界道理依然一样,能成功的,都是能控制自己衣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