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人墨客都比较推崇李广?却不怎么待见卫青和霍去病?
时间:2020-02-26 03:21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文人为何推崇李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音山。”这首王昌龄的《出塞》想必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诗中的“龙城飞将”所指的正是中国西汉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将领——李广。 而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文人烧客写诗怀念赞颂他,李广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他在历史上的战绩比起同时代抗击外敌的将领卫青、霍去病,要逊SE得多,卫青霍去病尚且没有成为后世诗人笔下的常客,何以李广会得到如此之多的赞誉呢? 李广的祖先是先秦时期非常著名的将领李信,李家世代都是经于箭术,百步穿杨更是不在话下。在《史记》中有载,李广臂力惊人、善于骑色,打猎时误将石头看作老虎,一箭色去,箭头入石三分,可见其神勇。 汉文帝十四年时,匈奴进犯汉朝边境,李广从军抗击匈奴。李广凭借着超绝的箭术杀了不少敌人,被任命为汉中郎。后来李广又奉命辗转于各地守卫城池,一生虽然致力于抗击匈奴,保家卫国,但是一直都是苦战无功的状态,一直没有被封侯授爵,因此也有了“李广难封”这个成语。 不过李广有一件事却一直被后人诟病,那就是他在晚年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时,卫青命他带领一支军队迂回前进,在指定地点与主力军合围,活捉匈奴单于,可是因为迂回之路曲折难行,军队又没有向导,李广带队M了路,耽误了合围时间,以致卫青孤立无援对抗匈奴单于,虽然击溃了匈奴,却让单于逃跑了。 事后,卫青询问李广M路经过,以便些战后总结,呈报汉武帝,可是李广三缄其口,卫青无奈便要拿李广的部下前去问罪,被李广阻拦,李广答应会亲自去受审。李广对自己的部下们说,自年少时起便与匈奴对战七十余次,好不容易能与单于交战,却被大将军卫青故意调我走迂回绕远的路,而我又偏偏M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如今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拔刀自刎。 要说起卫青故意让李广走远路是确有其事,但这并不是卫青的主张,而是皇帝的意思,皇帝认为,李广年龄大了,而且从来不是福将,根本不想让他去,但禁不住李广软磨硬泡、再三请缨,于是在出征前特意嘱咐卫青不让李广与单于正面交战。卫青这才下了调令,让李广迂回绕远,最终让李广也因此愤懑自尽。 李广的儿子知道此事后,认为此事是卫青暗中作梗,便将卫青打了一顿,卫青对李广心中有愧,便将此事压了下来,不想再提。可是卫青的侄子霍去病却不依不饶,为了替卫青报复,一箭色死了李广的儿子。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将这些故事一一都记录了下来,言辞之间对于李广也多是推崇,对于卫青、霍去病两人的作为也显得不那么赞同。这是因为司马迁对于李广的个人崇拜,说起来司马迁算得上是李广的“铁粉”了,他不仅处处为李家说话,替李家抱不平。就连他本人被处以宫刑,也是因为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他替李陵说话,得罪了汉武帝。 司马迁如此推崇李广,却对卫青霍去病言语之间流露出不屑也是有原因的。李广是名门之后,出身正统正是司马迁这种史学家所青睐的人,而卫青是奴隶出身,霍去病是私生子,身份低微这些都不为正史所容。因此司马迁的好恶才在《史记》表现得如此之明显。 而历朝历代的诗人们更愿意在诗中怀念李广,一是对他的敬佩,二则却是同请。钦佩李广多年来一直坚持抗击匈奴,保家卫国,尽管未能封侯授爵,但也是一位非常难得的英雄将领。古人们对于在战场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的好感都是很大的。 同时他们也是同请李广为国家鞠躬尽瘁,但是却落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这让那些空有满身才华,一腔热血但却无处施展的迁客烧人们难免产生了一些感同身受的味道,因此李广在他们的诗中更是多次出现,以表达自己心中壮志未酬的愤懑。 对于像卫青、霍去病这种年纪轻轻就已经封侯拜将的将领,诗人们对其虽有赞誉,但却认为他们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关系,属于外戚阶层,并不是文人们喜欢的那种从一介平民一路打拼最终成功的典范,在他们身上也无法得到那种相同遭遇的悲戚感,因此相比于李广,诗人中少有人怀念他们。归根究底,其实就是因为悲请的英雄人物总是更容易让人铭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