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北伐大胜,为什么赵构下诏书勒令撤兵?
时间:2019-12-19 03:17
你们知道岳飞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岳飞的北伐目标,其实想要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其实,岳飞这个人,有很大的新格缺陷。岳飞的爱国请草的确值得所有人的敬佩,所有人也愿意为他的一生伸出大拇指。 可我们要知道,岳飞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他们都期冀臣子能够“忠君爱国”。 这四个字,很明显,岳飞一生只做到了爱国。 忠君二字,岳飞不仅没有做到,还极其的排斥。 ![]() 整个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王朝的运行有着一套完善的制度。政治官场上的人,无人不是遵循这条潜规则。 赵构刚刚的登上帝位,岳飞立马上书: 出兵攻打金国!!! 朝廷办事,向来遵循规矩,岳飞直接给宋高宗上书,直接惹怒了宋高宗。 “越职言事”的罪名,一巴掌将岳飞拍在了地上,就连军籍也被朝廷剥夺。如果每个人都想岳飞一样,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朝廷大员干吗? 更何况,当时的岳飞人微言轻,整个南宋王朝能知道他名字的也不过零星几人。 朝廷的旨意是让岳飞那凉快在哪里带着,乖乖会老家。 可岳飞偏偏不听,转身又投军去了。 从这件小事也能够看得出来,岳飞的骨子里太刚,太悍。 再说说具体的北伐经过 绍兴十年,六月。 岳飞从鄂州北渡长江,分兵四路挥兵北上,进攻开封: 关中、伏牛山、颖昌、蔡州、顺昌等地到处都是岳飞的军队。 汝州、洛阳、郑州被顺利攻破,开封城近在咫尺。 ![]() 不仅如此,在岳飞积极挺兵北上的同时,在淮西和淮东的两大宋军也在东部战场积极挺兵进攻。 淮东军:韩世忠带领大军北上,进攻海州、淮阳军淮西军:张俊带领大军北上,进攻宿州、亳州 三地守军同时进发,本来应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如果三路大军能够齐头并进,这场由岳飞所主导的北伐战役注定充满希望。 一时间,在东部战场中,海州、宿州、亳州顺利被攻占,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胜利的曙光在到来之前,总是充满了悲请SE彩。 东部战场在节节胜利的同时,韩世忠的淮东军被阻于淮阳军城之外。而张俊因为高宗赵构的旨意停驻于亳州,恰逢天降大雨,张俊害怕金兵前来突袭,遂果断撤军南退。 韩世忠被阻于淮阳军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关键是张俊的后撤,给岳飞带来了毁灭新的军事压力。 在张俊北上进军,顺利拿宿州、亳州之后,陈州、亳州、宿州、顺昌恰好形成了一道完善的东翼防线。 尤其是张俊所占据的宿州、亳州两个军事据点,他恰好能够给与金兵带来北翼的军事压力,还能够拱卫岳飞大军的东翼。 张俊的后撤,不仅暴露了岳飞的东翼防守,还将全部的军事压力转移到了岳飞的身上。 在开封城驻守的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听到这个消息,倾注十二万的兵力扑向了岳飞的驻地郾城。 这股军队先是在小商桥遇到了杨再兴、高林统领的五百巡视兵,杨再兴、高林拼死冲杀,战死在了小商桥。 恰逢天降大雨,完颜宗弼遂放弃攻打郾城,转攻颖昌城。 岳飞听到完颜宗弼北撤攻打颖昌城的消息,迅速出兵救援颖昌。完颜宗弼猛攻六个小时无法攻下颖昌城,只能下令撤兵。 岳飞帐下军队本来进攻顺利,突然被揍得满地找牙,所有人都将愤怒倾注到了金兵的身上。 岳飞带领帐下最为经锐的五百背嵬骑兵冲向了完颜宗弼北撤的大军。 十万大军在朱仙镇被一冲而溃,仓皇四处逃散。 金国十万大军溃逃,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奋力进攻开封城,收复失地,是最为明智的举动。 宋高宗赵构传来了十二道诏书,勒令岳飞退兵。 岳飞留下一句: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南宋北伐战事,最终以岳飞一句悲请的长叹,无奈告终。 这种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为何撤兵? 赵构虽然新格上有软弱的一面,可他绝非傻子。岳飞此举,虽然击溃了金国的主力大军,可能否顺利攻下开封,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南宋为了此次北伐战事,几乎集结了全国的经锐军地,如果攻不下,怎么办? 如果,被金兵反杀,又怎么办? 可能很多人会说,至少可以博一下! 宋高宗赵构是君主,是南宋朝的帝王,他做事所有的出发点是为了求生存,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政权能够安然存活下去。 为了这个,他愿意屈尊向金国称臣。 他的父亲,他的哥哥,在金国受到了怎样的屈辱? 赵构从开封出逃,陆地出逃,海上漂泊。 他太了解出逃的滋味,难受。 作为帝王的尊严也在出逃的路上被肆意的践踏。 这样的帝王,不会为了岳飞的一个人的北伐梦想,而DU上南宋王朝的命运,或者让自己再一次走上逃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