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弈道人纪晓岚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评价
时间:2019-08-28 12:10
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自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公元1724-公元1805年),直隶献县人士(现河北省献县)。清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传其家为纪家边。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人称茶星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昀,北迁已十四世。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河北沧县),属龙,为纪容舒次子。 雍正五年(1727年) ,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雍正八年(1730年),参加童子试,并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纪昀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经舍。乾隆五年(1740年),十七岁的纪昀就跟邻县二十岁的马氏成婚,纪昀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 文学 政治 上奏赈灾灾民 在政治上,纪昀关注民间疾苦。乾隆五十七年(1792)夏,北京附近遭受水灾,饥民拥入京师就食,纪昀急忙向皇帝上疏陈请,奏请截留南漕官粮万石,到灾区设粥放赈,京师饥民不驱自退,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虽然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但在客观上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不能不说是一宗善政。 维护妇女权益 在政治上提倡“酌乎事势”,因势利导,在理论上就不能不起来批判宋儒之苛察。纪昀对道学家的迂腐和虚伪十分痛恨,其冷嘲热讽,措词也相当尖刻。在《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中,就烈女范畴问题向程朱理学展开了一场挑战。有司规定,妇女守节被杀的是烈女,我用表彰;而对“捆绑受污染,不屈被杀”的人,不以烈女子看他,例不表彰。 纪昀不这样认为,因为是纯属于道学家不请的评论。他公然郑重上表称:捍刀捐弃生命,他的志向与节草被杀的人没有区别。像忠臣烈士,发誓不从贼,虽然捆绑使跪拜,可以说他屈膝贼朝廷呢?”经他慷慨陈词,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大致表示区别,予以表彰”。 书法 纪昀书法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赵孟頫、董其昌书法,当代大部分书法家也是受这氛围所影响,纪昀也跟随着当代的潮流,也在当代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书写 流利,有着圆融的特点,有着雍容华贵气质,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新和艺术新的结合。 纪昀在文化上,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