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生平简介与历史评价及典故
时间:2019-08-26 12:12
朱文正(公元1336~公元1365)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南昌王),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朱元璋起兵时,朱兴隆早已死亡,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 历史生平成就 话说出身贫农家庭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不久成为了其中一支红巾军的领袖。当然他也忘不了与他在家乡凤阳一起长大的兄弟们,徐达,周德兴,耿炳文等人都纷纷投奔朱元璋,成为后来与朱元璋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 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略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鄱阳湖与赣江交汇处,自古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朱文正驻守洪都。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谅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 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城内,英勇的守军日日夜夜在做拼死的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色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上空。 城楼上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 邓愈是个擅长使用火器的将领。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抢轮番色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么大,十分畏惧。 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谅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2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 吴军与汉军在鄱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朱文正可谓居功其伟!正是因为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洪都之战至正二十三年,被朱元璋派去镇守洪都。他一到洪都就流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还谱了曲,让仕女们日夜排演,而军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则交给下属去草办,自己并不打理。就在陈友谅向洪都进军的当天,受到这一消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饮酒取乐的行头,对陈友谅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朱文正在大敌当前之下,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个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门太多,共有抚州、宫步、土步、桥步、章江、新城、琉璃、澹台八个门,此外还有水道门。 这个战功卓著,颇具天才的将领,最后在囚禁中死去。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新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新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请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