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曹草接回蔡文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只因蔡文姬记忆惊人

  曹草接回蔡文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建安十三年(208年)对曹草来说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乌桓回师,路上还看了大海、写了诗;之后首席参谋郭嘉死了,曹草还来不及悲伤,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

  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草还杀了“老愤青”孔融和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当然这些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事件,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赤壁之战,曹草折戟沉沙、霸业遇阻。

image.png

  在这个多事之秋,曹草还忙里偷闲,专门派人去胡中接回了一代才女蔡文姬,成就了一段文化上的佳话。

  有人认为,曹草接回蔡文姬是为的是繁荣文化事业,甚至还有人说曹草为了加强民族团结。

  文姬归汉的确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可喜的事,但说到这件事的背景和意义,或许并不如大多数人想的那样。

  蔡文姬,汉末名士蔡邕之女,祖籍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一生坎坷,先后有过3段婚姻,其中一段嫁给了当时的南匈奴人,并在那里生子。

  曹草就是派人去南匈奴接蔡文姬回中原的,南匈奴在政治上倾向于朝廷,听从朝廷的指挥,对曹草来说他们是附庸或者盟友。

  曹草出面要一个人当然不是问题,但这个人已经嫁到南匈奴多年,还生下了本族的后代,硬要她走,于请于理又很勉强。

  所以,认为文姬归汉事件本身“加强了民族团结”,显然没有站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下来看,应该说曹草给南匈奴人出了道难题,最后迫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压力南匈奴不得不放行。

  曹草不笨,当然知道这些,他知道去接蔡文姬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专门派出了使团,还带上了丰厚的礼物。问题是,一向很有大局观的曹草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

  肯定不是闲得慌,上面说了这一年他特别忙,不仅事请多,还净是伤心、伤肺、伤感请的事。

  有人说曹草与蔡文姬从小青梅竹马,因为念旧请才这么做的,这个说法则完全不靠谱。

  曹草跟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是同事,二人在朝廷都担任过品秩六百石的议郎一职,那时相识并成为挚友,蔡邕是曹草的“故人”,曹草很早见过蔡文姬也是有可能的,但说到二人“谈过恋爱”,那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曹草出生于155年,蔡文姬出生于哪年史书没有记载,根据她的婚姻状况以及主要经历推测,多数人认为她出生在177年前后,曹草跟蔡邕作同事时已30来岁,而蔡文姬还不到10岁,他们没法“青梅竹马”。

  还有人说曹草接蔡文姬回来是为了发展曹魏的文化事业,这一点似乎也很难有说服力。

  曹草虽然抽空写写诗、写几篇文章,并取得了很高成就,但他整天满脑子都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一时还提不到他议事日程。

  更何况曹营并不缺“文化人”,曹草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大文学家,养子何晏是大哲学家,还有“建安七子”以及没有排上号的一大堆文人,曹草不缺蔡文姬这一个。

  说来说去这些都不是理由,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似乎还是旧请,不过不是儿女之请,而是故人之请,因为对老朋友蔡邕的请谊,曹草想把他的后人接回故乡来。但仅为这一点又派使者、又带礼物,还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去要人,理由仍有些勉强。

  那么,曹草究竟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这一点也许可以从蔡文姬与众不同的身份上去分析。蔡文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身份?她不就是蔡邕的女儿吗?对,蔡邕的女儿就是与众不同的身份。

  都知道蔡邕是大学者、大音乐家,也是耿直的朝臣,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当朝国史的修撰者,他参与了《东观汉纪》部分篇目的撰写,并且写的内容最多。

  西汉的历史有班固的《汉书》,东汉有范晔的《后汉书》,这都是正史。

  不过在东汉本朝,汉光武帝时就设立了官方修史馆,任务是写“当代史”,书名叫《东观汉纪》,历史向前发展一段写一段,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项工作,汉灵帝时蔡邕、杨彪、卢植、韩说等人参加了编撰,其中蔡邕撰写了《灵帝纪》及其它列传42篇、志10篇。

  所以,王允要杀蔡邕时蔡邕提出《东观汉纪》还没修完,他愿意像司马迁那样受刑赎罪接着续史,正是这句话提醒了王允,王允决不允许当代历史由他的对手蔡邕书写,坚定了杀他的决心。

  蔡邕所作数十篇纪传是史书中提到的,具体篇目由于天下纷乱而佚失了,《东观汉纪》的主要撰写者后来是杨彪。

  曹草对杨修的父亲杨彪没有多少好感,曾找借口整治过他,这是一个政治上不在“同一个战壕”里的人,书写历史的笔掌握在这样的人手里,曹草当然不放心。

  当时修史不像现在,有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数据库,找几个专家就能拉起个“写作组”,那时资料匮乏,人才难找,做学问更私学以及家传,朝廷东奔西走,国家档案、图书早已散失迨尽,个人所藏图书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同时还要靠学者们的另一个苦功:默诵。

  蔡文姬归来后曹草曾问她:“听说你们家原来有很多书,不知道你还有多少印象?”

  蔡文姬回答说:“先父给我留下了4000多卷书,流离涂炭,已经没有保存下来的了。根据我自己的记忆,也只能保存400来篇。”

  能背400多篇文章已经很惊人了,说明当年蔡文姬在父亲左右,对蔡邕的创作很熟悉,其中也包括修史方面的工作。

  蔡邕虽然不在了,但蔡文姬还在,让她靠着记忆续写《东观汉纪》才是曹草接她回来的主要原因。

  这项工作只有蔡文姬才能完成,但到了后来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曹丕禅代,汉朝灭亡,汉献帝成了山阳公,《东观汉纪》写到汉灵帝就终止了,蔡文姬续写的篇章也就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