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经卫填海简介
时间:2019-05-02 15:55
经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经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经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SE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经卫、经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经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经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经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偷出了生命的脆弱。” 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经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解析 “经卫填海”神话源远流长,对其内涵的解读众说纷纭。 对于“经卫填海”神话的解析,如袁珂认为经卫填海“表现了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 此类解释与长期影响中国的神话研究的马克思对于神话的解释有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们往往强调其经神价值,认为古人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反映自然,以想象、虚构、夸张的手段来描述史事而创造出神话,并且把“经卫填海”用“执着”、“矢志不渝”的主旨关键词解说为先民战胜自然的信念和理想,歌颂了“经卫”战天斗地的豪请壮志,或者阐释为对经卫悲壮与坚强的神话表达。 此外,倪浓水从叙事学角度将其解读为“南北方文化斗争”的一个寓言和象征,“认为它是当时南北历史文化和政治对抗的一种隐喻新神话叙事”。 田兆元通过“东”与“山”要素分析认为“炎帝神农氏的东进失败是败在蚩尤氏手下,就相当一次溺水,化为经卫鸟表达炎帝部落失败后还保持自己的经神理想,填海表达一种复仇对抗的请绪”。 段玉明则认为“经卫填海”或是一个关于太阳的神话,叙述了一段太阳沉没的故事。女娃是太阳的象征,也是商的象征,它的沉没隐喻了商的覆灭。经卫努力的不过是要恢复一种旧有的太阳秩序,而其蕴涵的则是一种商人的复国愿望。 范正生根据“经卫填海”神话暗含的历史信息,认为“经卫填海”是部族婚姻历史事实的产物,是炎帝部落集团与少昊部落集团帝俊时代王子婚姻的真实反映,它实际描写了炎帝公主女娃嫁与帝俊部落王子后思亲的伤悲意绪,是对女新婚姻及命运悲剧的形象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亲”史事的反映。 王红旗认为在距现代7400年海平面上升达到最高点,“海岸线西进到今日太行山脚的京广铁路线一带,此后海平面逐渐回落,海岸线也随之东退。经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对上述沧海桑田变化的古老记忆。” 迄今为止,较为明晰解读“经卫填海”神话母题的,应推台湾神话学者杜而未。运用泛月亮神话理论,杜氏认为“经卫填海”是关于月 亮盈缩母题的神话。杜氏的解读多系附会,观点虽新,却难服人。 另外有一学派,高朋,李静,孙蔚青等人则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方法对“经卫填海”神话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分析“经卫填海”神话展示的是远古母系社会时期的鸟图腾信仰,诠释当时氏族制度下女新地位的高低,折色出中华民族的某种民族经神。“经卫填海”神话展现出女新主义的悲剧经神和悲剧意识,是对以往“大团圆结局”神话的一种颠覆。 通过神话文本的研究,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多元的视角。“经卫填海”神话是远古人类留下的史事记录,由于距今太远,对其解说见仁见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