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跟万历同样都是二十多年不上朝,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时间:2019-04-14 16:11
嘉靖和万历这祖孙俩,可以称得上是明朝历史上的两个奇葩皇帝。两人在后世人眼中,都不能算是个功载千秋的明君。嘉靖皇帝在位44年,他的孙子万历皇帝在位48年,都是20多年不理朝政。虽然被人们称之为昏君。然而祖孙两者的人生轨迹迥异,对明代历史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嘉靖是庶出,如果不是正德无后,嘉靖这辈子顶多只是个两湖地区的同姓王爷而已。所以,他的即位是非常幸运的。嘉靖即位之初,出于对朝廷政局的不了解和慑于朝臣集团的强大威慑力,做出一副勤政亲贤的样子来。待时机成熟,形成了拥护自己的小集团后,便拿“大礼议”对不服管教的大臣开刀。从这件事,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嘉靖对皇权的渴望十分强烈,绝对专制的衣望十分明显,手段也颇为果敢。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不好SE是少数,嘉靖追求长生不老仙丹,采用初女初潮经血,这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微不足道的,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完整的人权,各种权益受到侵害是正常现象,老百姓只希望天下太平,吃饱穿暖,也就知足了。 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期,基本形成了淘汰丞相,升格六部,由皇帝直接统领中央政府各个衙门,集总统、总理、副总理、军队最高司令和最高大法官于一身。然而,皇帝经力所限,权力集中了却难以维系繁重的工作,所以让一些重臣充当皇帝的机要秘书,这些秘书品级不高(正五品),但由于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文字功底和经史底蕴深厚,所以得到重用,这些人称为殿阁大学士,他们帮助皇帝应对各种奏札、题本,并拟定初步意见(票拟)供皇帝参考,使皇帝的批阅难度大大降低。这样,这些大学士就逐渐获得了参政议政权。而这些大学士往往有一个头目领衔,这个称为“首辅”的领衔大学士,就具有最权威的议政权。夏言、严嵩、徐阶等人,都拥有这样的权势。而他们与六部尚书的合作,以及部分尚书兼任大学士,使得总理、副总理的部分职能从皇帝手里转移到大臣手中。因此,朱元璋和朱棣希望改变汉代以来皇帝垂拱,官僚集团总揽朝纲的局面,这种希望一厢请愿,TUO离了社会规律,难以成功。因此,有这样一套制度做保障,即便皇帝不理朝政,国家也不会因此而出现太大问题,国家机器照旧正常运转,只不过运转的效率会慢慢降低,各种弊病会越来越多。 纵观中国历史,有作为未必是好事。由于祖制带来了庞大的既得利益,使所有王朝中叶的改革都会面临强大的阻力,任何改革都会因为过于仓促和敌对压力过大而大打折扣甚至失败。在儒家理想的治国体系中,皇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王,把议政权和执行权放手交给贤能和具有公心的大臣,是管理国家的有效手段。 嘉靖带给明朝最大的幸运,是朝政所有的大事能由他一人说了算。当他头脑清醒的时候,他就能做出几件像样的好事,比如平定倭寇,默许地方清丈土地等;当他头脑不清醒的时候,就躲在宫里炼丹,让能者多劳。嘉靖没有过多的思想障碍,他的一生中也没有什么心理音影,所以他的很多选择,看似招人鄙夷,实际很明智。 嘉靖留给隆庆的,不是一个太好的遗产,但也不能算差。因此,尽管隆庆好酒SE不理朝政,但比较务实的内阁大学士却能做出一些成绩,并通过渐进新的改革逐步增强明朝的国力(比如与蒙古和好,解除海禁,加强北部边防,继续清丈土地,治理黄河等)。 万历就要倒霉许多。刚刚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是藩王,总是受嘉靖猜忌,日子过得不痛快。父亲即位后十分放纵,给他带了坏头。他的即位风平浪静,只是因为年岁小,被李太后和张居正管束。尽管张居正搞改革不遗余力,但他个人生活的不检点,这与他教给小万历的圣贤之学和对万历的严格要求大相径庭,真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所以,当张居正死后,万历就采取对张居正后人打击报复和怠工不上朝,来作为对朝臣集团的报复。而实力派大学士徐阶、高拱,特别是张居正的下台,使得官僚集团胆战心惊——原来贤能的下场也是这样!于是他们不敢放手有所作为,大量国家政务被耽误,国家机器运转效率直线下降。 而万历年间,明朝面临了两个大难题:财政危机和东北危机。张居正积累的财富很快被低效率的国家机器折腾殆尽,国家造血能力显著下降;建州女真的兴起成为明朝的劲敌。万历本人因少年生活的波折而带来的变态心理,使他无法恰当的处理后宫的关系,郑贵妃干预太子问题而引发的明末三大案,便是他在此方面无能的表现。后宫的混乱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件。由于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在太子问题上险些违反祖制,导致他与官僚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一部分官僚索新组成不同的集团,为着类似这样的事请的是非而争论不休。后宫混乱,宦官干政,官僚争权,这为明朝政治的总崩溃埋下了祸根。 因此,尽管都是昏君,但嘉靖是幸运的,而万历是不幸的。历史允许嘉靖怠政,但当万历也如法炮制之后,历史便抛弃了明王朝。到最后烂摊子交到崇祯手上,纵使崇祯有心重振旗鼓,但却是回天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