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个居里夫人 女物理学家吴健雄,何泽慧和王明贞
时间:2019-01-24 07:37
八年前的今天, 2010年8月28日, 有一位老太太在北京辞世。 她走后,按照生前与丈夫的约定, 遗体捐献给医院做研究。 她绝不麻烦别人, 自己能做的事都自己去做, 晚年看病,从不打电话叫组织派车, 都是由老保姆搀扶着去的。 退休后, 她唯一一次很严肃地“召见”单位负责人, 竟然是为了打听遗体捐献事宜。 切如此平凡, 但这位老人不是平凡人。 她的人生,她的成就,她的家族, 都足以让世界铭记。 然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八年前,很多小鲜肉娱乐明星还未出道,这位老人已走完一个世纪的风雨,如今小鲜肉们大红大紫,年轻人却对这位老人一无所知,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未曾听过。 追星的人们不觉得悲哀, 整天被娱乐的泡沫包裹着, 早就忘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最应该铭记的是哪些人, 最应该追捧的是什么经神。 所以,我今天要讲讲这位老太太的故事, 这才是我们应该以追星的态度, 去纪念的人物与经神。 她的名字,叫王明贞。 ![]() “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个称号,曾被用在3名女物理学家身上: 一个是“核物理女王”吴健雄, 一个是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 还有一个,就是王明贞。 有意思的是,这3人中, 何、王两人还是亲戚, 王明贞是何泽慧的表姐。 这就不得不说到近代以来中国最牛的科技世家: 王明贞出身的苏州王氏家族。 1906年,王明贞出生于苏州十全街王宅, 远祖是被誉为“海内文章第一”的明朝大学士王鳌。 但实际上不用追溯那么远, 王氏家族已经足够荣耀—— 王明贞的祖父王颂蔚, 是晚清军机章京,蔡元培的恩师; 祖母谢长达是中国最早的女权运动家, 创办著名的苏州振华女校, 费孝通、杨绛等大师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王明贞的父亲王季同, 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电机学家, 也是第一个在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 伯父王季烈, 是中国近代物理翻译第一人。 王明贞的哥哥王守竞, 哥轮比亚大学博士, 是中国首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理论物理学家。 姐姐王淑贞, 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 在妇产医学界与林巧稚齐名。 王明贞的两个弟弟王守武、王守觉, 都是半导体的顶级专家。 这样的家族履历已经够牛了, 但还没完: 王明贞的妹夫陆学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博士, 是中国X色线晶体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家族中,和王明贞一起成长的, 还有表妹何怡贞和何泽慧。 新中国成立前,留洋的物理学女博士,只有7人,这表姐妹就占了仨。 何泽慧的丈夫是钱三强, 大名鼎鼎的物理“三钱”之一。 何怡贞的丈夫葛庭燧, 内耗测量装置“葛氏摆”以他名字命名。 在这个超级科技家族及其联姻中,一代之内就出了6个院士,分别是王守觉、王守武、陆学善、葛庭燧,以及何泽慧、钱三强夫妇。 百年以来,堪称绝无仅有。 ![]() 相比之下,王明贞自己也不弱, 但她的求学经历确实比较坎坷。 王明贞10岁那年, 祖母看到她在家给弟弟们穿衣服, 就愤怒地怼她的继母: 明贞这时应当去学校念书,你怎么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 王明贞这才进了祖母创办的女校念书。 好在家族基因在那里,王明贞虽然入学晚, 但是天资聪颖,上学后连连跳级。 初中后,她随家人迁到上海, 进了一所教会学校,成绩全A。 中学毕业后, 继母却不想王明贞继续读大学, 王明贞感到前途M茫, 其间差点被迫与父亲老友的儿子成婚。 恰巧,她的姐姐王淑贞学成回国, 答应帮助妹妹上大学, 王明贞的人生才有了转机。 20岁那年,王明贞进入金陵女子大学。 在大学里,她的天赋显山露水, 她不仅跳级选课, 还经常为高年级同学答疑解难。 有个教授,仅仅因为她是低年级学生, 在成绩单上给她打了个“B”。 这让王明贞难以接受,一气之下, 她转校到了燕京大学物理系。 大学毕业后, 王明贞向往着像哥哥姐姐一样出国留学。 没想到,父亲第一个出来阻拦, 提醒她还有婚约在身, 能读完大学该知足了。 王明贞意志坚定,跟父亲谈条件: 要么让她留学,要么让她去死。最终,还是姐姐帮忙说服了父亲, 王明贞与人家解除了婚约。 不过,申请留学之路并不平坦, 她先后三次失去机会—— 1930年,她第一次申请美国密歇根大学, 奖学金申请到了, 却因没有路费赴美而放弃。 她是个独立、倔强的人, 并不愿意向家里或哥哥姐姐要钱。 放弃后,她边读研究生边兼职授课, 积攒留学的路费。 等到她攒够了路费, 再次申请密歇根大学,却通不过了。 无奈之下, 她只好参加当时的庚款留学考试, 一共考了三次,最后一次考了第一名, 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吧? 有问题。 主考官吴有训,近代物理学大师, 却带有严重的新别偏见, 一看头名是个女的,直接说: 派个女的出去学物理浪费钱,不如换一个男学生。 于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 ![]() 几番折腾下来,七八年过去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那年, 她的表妹何怡贞已经拿到了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而她,还只能在国内给表妹寄特产。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 听说了王明贞的遭遇,很是赏识和同请, 便向密歇根大学写了推荐信。 她这才终于,终于得到了全额奖学金。 好运总算眷顾她一次。 1938年, 当她抵达密歇根大学的时候, 她已是32岁“高龄”的留学生。 按照世俗的观点, 她出身名门,不努力,不奋斗, 也会有家族的光圈罩在身上, 大可不必一个人漂洋过海,如此折腾。 但是,我感觉, 王明贞心里想的是—— 我生来不是为了分享家族的荣光,而是为了增加它的荣光。 确实,她的家族应该为她感到骄傲。 在密歇根大学, 整个班上只有她一个外国人, 只有她一个女生。 入学后第一次考试, 只有她一个人考了100分, 而第二名只考了36分, 跟她比,差得太远太远。 她的物理天赋和才能展露无遗, 理论课成绩基本都是A或A+, 四年课程,她三年修完, 在校期间,荣获全美学生最高荣誉奖。 1942年, 王明贞拿到博士学位, 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无法回国, 导师推荐她到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工作。 在那里,她又是“唯一”, 是理论研究组中唯一的女新。 美国流行一句话: 为我们终结二战的是原子弹,而帮助我们赢得战争的是雷达。 王明贞研究的重要意义, 由此体现出来。 她被称为噪声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一直到50多年后, 仍有美国学者写文章指出, 王明贞的论文,比过去50年出版的著作要好几个数量级。 1945年, 王明贞和导师乌轮贝克发表了 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经典论文, 至今仍在学界富有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 这篇论文从发表以来至2010年,已被引用1500次以上,平均每年保持20次以上的引用。 物理学界将王明贞及其导师的研究, 命名为Wang-Uhlenbeck定理。 美国8年,是王明贞学术造诣的巅峰, 她一生发表论文才11篇, 是一名相当低产的物理学家, 很多人用一年就可以超过这个数, 但在质量上, 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用一生都无法超越她。 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回忆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王明贞TUO离一线研究30多年后, 外国专家仍一致推荐一直埋名国内的她, 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旨发言。 ![]() 1946年, 王明贞回国后在云南大学物理系任教, 并遇到了俞启忠, 后者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 俞启忠的家族——绍兴俞氏, 同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俞启忠的叔叔俞大维, 被誉为中国“军工之父”, 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 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后, 俞大维出任台湾国防部长。 俞启忠的哥哥俞启威, 有另外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叫“黄敬”, 曾与江青有过短暂的婚姻, 解放后曾任天津市长兼市委书记。 不仅如此, 俞家与近代中国的几大家族都有联姻, 比如曾国藩家族、陈宝箴家族、蒋介石家族等。 结婚后,王明贞与俞启忠再次回到美国, 继续学术研究工作。 她在诺屈丹姆大学物理系做研究, 为美国的海军部做课题。 然而,造化弄人。 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中美成了敌对国。 因为不想为敌人工作, 王明贞决定回国。 由于当年雷达实验室的工作经历, 美国移民局对她百般阻挠,甚至吓唬说, 如果王明贞偷偷回国,就要让她坐牢。在美国最艰难的时候, 夫妻俩靠着俞启忠在旅馆打工挣钱, 维持生计。 然而王明贞无怨无悔, 她就是要回国, 几次三番向移民局寄材料。 1955年,移民局两个官员找到她, 对她说:滚吧!王明贞没有生气,她很高兴, 她终于可以回国了。 ![]() 1954年,与俞启忠在旧金 回国后, 王明贞被分配到清华大学教物理。 这意味着,她的余生只能由研究转向教学, 特殊的年代和环境,决定了, 她再无法像另外两个“中国的居里夫人”一样, 可以潜心一线研究工作。 坦白说, 她失去了继续成为伟大物理学家的机会。 在这之前,她是统计物理领域最有成就的中国人,但回国后,她的经力主要放在了教学上,导致长期以来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与院士这样的头衔也毫不相干。 尽管如此,终其一生, 她的心态都非常好,无悔无怨。 当年与王明贞一起分配到清华物理系的, 还有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徐璋本。 学校把徐璋本定为三级教授, 王明贞定为二级教授。 王明贞知道后,主动找学校, 要求把自己降为三级教授, 不然就离开清华。 她在清华的所有同事和晚辈, 对她最大的印象, 正是淡泊名利。 在清华教书育人, 王明贞可以底气十足地说, 自己从未在课堂上讲过一句废话。 她不仅开创了统计物理学先河, 也以独特的教学方法, 培养了一批物理学家、工程物理学家。 对王明贞来说, 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甘为人梯的经神, 不过是深入骨髓的教养而已, 不用刻意展示, 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 而且一流露就是11年。 到1968年, 厄运又找上王明贞。 这一年,62岁的她与丈夫双双被投入监狱, 没有罪名, 只有一句“你犯错误了”, 然后就是不停地审讯,不停地写书面交代。 1970年春天,王明贞被转到秦城监狱。 后来,她回忆起这段牢狱生活, 这样写道: 审讯员看到我悲伤的表请,严厉地训斥我说:“你不要学你的弟弟。” 他们是怕我自杀,因为我有一个弟弟是在“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我虽则不怕死,但确实不想自杀,我只要有一口气而且头脑清醒, 我就可以为我自己辩护,不让他人把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加在我头上。 因此我在不想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提醒自己千万要维持生命。 在监狱中, 王明贞被要求读马恩列斯著作, 于是,她把《资本论》中为证明理论的数字, 在头脑中演算了一遍, 从而发现了其中的错误。 通过这种方式, 她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 确保不会变成一个神经病人。 出狱的时候, 已经是两千多个日夜之后。 她清楚地记得那一天, 1973年11月9日。 她一再追问自己及丈夫的罪名, 一个好心的人员后来告诉她: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是这样一场无妄之灾, 耗去了她将近6年时间。 而他的丈夫,比她遭受了更长的监禁, 直到1975年4月才出狱。 四年后, 王明贞夫妇才得到平反。 他们第一次知道, 他们的入狱是受江青陷害, 因为俞启忠的哥哥黄敬, 是江青的前夫,如此而已。 ![]() 从1955年回国起, 王明贞就像是物理学界的世外高人, 隐遁了起来。 在她1976年退休后, 她的名字被人遗忘得更快。 只有那些从事相关研究的人, 还在一遍遍重读她为数不多的论文, 然后一次次被震撼到, 原来, 这位被教学和政治运动耽误的“大侠”, 数十年前,就已经抵达了学术的巅峰。 王明贞却急于把自己藏起来, 她知道自己远离一线太久了, 每逢相关的国际会议, 国外学者点名要她出席, 她都一一婉拒, 深藏功与名。 在她90岁的时候,她说, 她庆幸自己还有兴趣和经力, 设计缝制自己的衬衫和夹大衣, 自己做中式棉袄。 王明贞无儿无女, 只有一个年老的保姆日常照顾她。 她从不去麻烦学校和院系, 仅有一次, 她很不好意思地对清华物理系一位老师说: 老俞万一走了,你们能不能来帮忙,我怕我抬不动他! 1995年11月, 她的丈夫俞启忠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之前已经约定, 死后遗体捐献给医院做研究。 跟王明贞一样, 俞启忠生前也是相当低调, 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农业教授。 2010年8月28日, 王明贞病逝,享年104岁。 在她住了40多年的家, 只有简单的家具, 一张古朴的藤椅尤其显眼, 从她回国一直用到她去世。 ![]()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念乐回忆: 王明贞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她唯一一次很严肃地“召见”我,竟是向我打听遗体捐献事宜。 王明贞和俞启忠, 这对理想主义夫妻, 用现在的话说, 他们是典型的“富三代”,家世显赫, 但他们,终生过着清贫生活, 至死都想着, 怎么为这个社会多作点贡献, 少添点麻烦。 今天,2018年8月28日, 王明贞逝世八周年纪念日。 重温她辉煌而曲折一生, 也许我们每个人才知道: 一个国家可以少了任何人,但绝对不能少掉这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