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周有光的学术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周有光的成就和荣誉有哪些
时间:2018-12-06 12:08
学术体系 文化学 周有光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且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语言文字学 一、周有光认为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有两件突出的事请:一件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用于处理语言文字,并发展为信息网络;另一件是国际共同语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目标是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工业化和信息化。 二、周有光把语文现代化和语言学挂钩,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三、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口语化:拼写规范化的普通话。音素化:按照音素(音位)拼写音节。拉丁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四、周有光研究了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提出了汉字分级定量的思想,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五、周有光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即:1、符号形式,2、语言段落,3、表达方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成就贡献 汉语拼音方案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 语文的现代化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 文字发展规律 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个人荣誉 周有光在2007年10月31日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的特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为全国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较高规格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