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历史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商鞅之死与其变法有关系吗?

商鞅是被秦惠王在彤处以“车裂之刑”,灭商鞅之族。商鞅车裂而死,其结局很惨。曾有人说这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报复」,且也言之有据。「秦孝公薨,太子立,是为惠文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衣反,发吏捕之,商君出亡」,此间就有许多弯曲。变法之初,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人说打狗要看主人面,商鞅却是专为惩戒主子才打狗的,他们能不怀恨于心?不管惠文王和公子虔属于什么阶级,说他们对商鞅进行报复,却是没有错的。

商鞅

商鞅

然而,商鞅其实也死于秦国的百姓,死于他自己立下的法规。亡命出逃的商鞅,曾到客舍求宿,舍主人拒绝留客,说是「商君之法,舍(客)人无验者坐之」。这是以商君之法绳之于商君,可谓「请君入瓮」。于是商鞅无栖身之地,「去之魏,魏人不受,内之秦,秦人攻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这里说的「秦人」,恐怕是不能一概称之为「没落奴隶主阶级」的。

商鞅「不法其古」,敢于改革,这经神十分可贵;商鞅法不阿贵,即使太子犯法,也能予以惩戒,于是令行禁止,这也是为政之要;商君之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实践证明,其变法的客观效果也是好的。但他遭到如此结局,除了为其鸣冤叫屈,还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东西。

改革不是一两个人或几个人的事,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在这一点上,商鞅一开始就有认识的偏差。「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是他对秦孝公说的。「不和于俗」,或许言之有理,和光同俗永远也别想改革;「不谋于众」却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看来,商鞅也是一个经英论者,他既视「众」为俗,而又不与之「谋」,改革也就难以得到众人的理解与支持。于是,支持改革的秦孝公一旦撒手西去,他和他的改革就成了断线风筝,还能不从天上掉下来?

  • 上一篇:解析历史上庙号、谥号、年号的由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