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 揭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广西大藤峡反明起义打了268年?

    大藤峡在今天的广西桂平,公元502年南朝梁天监元年建桂平县开始一直是浔州的首府。1994年撤县建市,1996年10月由贵港市代管的县级市。大藤峡所在地区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起义遗址,那就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 大藤峡在黔江下游,黔江的大名儿叫乌江,是长江
  • 反清斗争:江音八十一日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江音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音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音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音八十一日。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
  • 顺昌之战——南宋步兵克制骑兵的经典之战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宋军步兵在平原地带击败女真重骑兵的经典战例。整个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历时6天。宋军经过3次战斗,打退了金军的前锋部队。 第二阶段从6月7日至6月12日,同样历时6天。宋军将
  • 顺昌大捷中,南宋名将刘錡打败金国骑兵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在“收复失地”的口号下,兀朮起四路大军南下攻宋。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初三日,在“收复失地”的口号下,金国都元帅兀术尽起四路大军,向南宋发起了新一轮的战略进攻。 攻势之初,由于宋廷上下毫无准备,致使开封(北宋国都东京)、洛阳(西京)、商丘(南
  • 郾城大捷——岳飞最后一场辉煌大战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国元帅金兀术(完颜宗弼)再次兴兵南下侵略宋,战线东起淮河下游,西到陕西。 南宋政府派岳飞带兵到河南迎战。这时,在东线,南宋将领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大败金兵主力;西路,另外一位南宋将领吴璘,坚守扶风(今陕西扶风县),
  • 甲申国难究竟有多惨烈? 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甲申国难是指1644年左右,大明末期国内起义军迅速壮大,以及关外清军入侵等一系列事件。因事件发生于甲申年,于是就被称为“甲申国难”。 李自成在1644年率兵先攻入北京城,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百姓死伤无数。不过李自成好歹还是汉人,对于百姓们没有
  •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怎么评价甲申国难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机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
  • 少将张少舫为免遭日军俘虏,举抢自戕,壮烈殉国

    1943年2月,日军发动了针对鲁苏战区主力的大“扫荡”。在突围战斗中,苏鲁战区第51军113师少将参谋长张少舫亲率敢死队员冲杀在一线。机战中,张少舫腿部受到重伤,无法行走。为免遭日军俘虏,张少舫扶着身旁的松树起身站立,举抢自戕,壮烈殉国,时年38岁。
  • 大藤峡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大藤峡农民起义是明一代广西地区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它的范围包括平乐的府江、桂北的永富古田、宜山的怀远等大藤峡地区,是广大农民反抗明朝政府、反地主的斗争。 自古以来广西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体为壮族,人数较多的有瑶族和汉族,大藤峡
  • 乙未事变——明成皇后闵兹映之死

    如果要问19 世纪末叶,谁是东亚最有权势的女人,那么答案毋庸置疑是中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而在与中国山水相连的朝鲜半岛,同样有一位热衷干预政治的“女强人”,她就是被今天的韩国影视剧包装为“贤良淑德”、“开化先锋”的明成皇后
  • 什么是乙未事变?背景如何?

    乙未事变(朝鲜语:????)又称王城事变、闵妃弑害事件,是指1895年10月8日(农历乙未年八月二十日)朝鲜王后闵氏(明成皇后)在汉城(今首尔)景福宫被日本浪人谋杀的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由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策划,并有部分朝鲜人协同参与。乙未事变的缘起是日本
  • 明清战争的新质是什么?过程如何?

    明清间一系列战争中的首次大战。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十三日,经过认真准备后,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两万(一说四万)八旗劲旅,以所谓“七大恨”誓师征明。分兵为二,左四旗攻取东州、马根单;努尔哈赤与满族诸王率右四旗经锐部队取抚
  • 中国有支军队在海外孤军奋战21年,声称永远是中国人!

    1949年底,国民党在大陆全面败退,蒋介石不得已携带大量的黄金白银和部队逃亡台湾,然而能跟随蒋介石抵达台湾的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算起来也就几十万人,而更多的国军则滞留在了大陆,其中有一支驻守在云南的国军,因为蒋介石的一条命令,永远没能回到祖
  • 揭秘:看似强大的明军为何输掉大凌河之战?

    要问明清之间的哪场战斗是最惨烈?那恐怕非大凌河之战莫属。自明与后金开战以来,无论是从广为人知的萨尔浒,还是被惊心动魄的松锦大战,处处都弥漫着明军惨败的悲哀气息。但是要说哪场战役最能代表双方的军事系统优劣,我们还是要复习下大凌河畔的故事。 由
  • 大凌河之战明军开局有上中下三策可选,结果为什么不尽人意?

    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明宣德三年(1428)建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城,城南距锦州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大凌河城周围三里三
  • 大凌河之战明朝军队为何不在城内存粮?真相是什么?

    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努力汲取知识,收集能力,绽放自己的清纯之花,让世界万紫千红,希望我的文章能为大家贡献一点力量哦! 大凌河之战被很多专家誉为明清之战的转折点之一,此战清朝第一次打破了坚城攻而不克的梦魔,
  • 大凌河之战:明清两个朝庭实力转变的关键一战

    大凌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战役,它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崛起。大凌河之战背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在北宋时期建立金国。历史上为了区分明确,将清朝的前身命名为后金。大凌河之战是苟延残喘的明王朝与正在崛起的后金
  • 揭秘: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清军是怎么打赢英法联军的?

    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口,不过这次罕见的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是清军伤亡比较少的一次。当时清政府已经算是穷途末路,对于欧洲来的列强简直束手无策,但是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还是展露了一些血新出来,证明当时也并不是
  • 鲜为人知的胜利——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大沽口炮台,登陆天津,直B北京,迫使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对于大沽口炮台如此迅速地沦陷,把握京津咽喉要地却没有发挥作用极为震惊,他命令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主持大沽防务,加固炮台,
  • 大沽口之战中美国为何要帮助英国?真相是什么?

    1859年6月25日下午,渤海湾上硝烟弥漫。英法联军为“进京换约”,即到北京互换一年前签订的《天津条约》,第二次进攻大沽口(第一次是在1858年5月20日)。由于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早已做好周密的防御准备,加上英法联军的傲慢轻敌,使得英法联军伤亡惨重。当时,
  • 首页
  • 上一页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下一页
  • 末页
  • 314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