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型 | 着装 | 健康 | 情感 | 长发

| 人物 | 宫廷 | 事件 | 风云 | 解密 | 故事 | 秘闻 | 日本 | 韩国 | 朝鲜 | 美国 | 英国 | 他国 |
  • 曹魏与高句丽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结果怎么样?

    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远近戎夷咸服。高句丽与公孙氏的关系初时较睦,还曾出兵帮助其剿灭山贼。但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旋败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梁子。公孙氏衣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
  •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怎么评价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议和,只不过孝宗是一个硬汉,屈辱的条约肯定不会签订,于是就摩擦了很久,最后金朝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才达成了协议,下面我们来看看。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而孝宗此时听说金人议和的要价贪得无厌,便机愤的表示:“有以国毙,也不屈从。
  • 决定司马懿命运的关键之战——新城之战

    如果要提到三国用兵厉害的有哪些人?撇开曹草刘备这些不算,估计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诸葛亮,而提到诸葛亮,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最大对手司马懿。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司马懿谋士出身,擅长的应该是谋略策划,行军打战相对来说应该不是很擅长。在三
  • 新城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新城之战发生在哪里?

    公元253年(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三月,孙吴太傅诸葛恪率大军围新城(今安徽合肥西)。魏将张特带领部众死守,并用诈降之计欺骗吴军。时值大暑天气,吴军昼夜攻城,疲劳不堪,不少士卒因为气候和生活不适,上吐下泻,浮肿患病,无法继续作战。各军将领频频向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从公孙度于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为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骊、西击鸟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有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抵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其后下传予子公孙
  • 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战役过程详解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魏明帝问他估计公孙渊有什么对策,司马懿说:“事先弃城逃走,是上计。凭借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次计。坐守襄平,那他就要当俘虏了。”魏明帝又问:“公孙渊会采用哪种?” 司马懿回答:“只有聪明
  • 被满清打败的明朝军队为什么不去东南亚建国?原因是什么?

    首先要提的是,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了十六位皇帝。1644年李自成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明朝被清朝所取代,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当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平壤之战是在1894年9月15日开始的,是甲午中日战争选战后的首次战役,在朝鲜的首府平壤进行,与后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接着,日军就掌握了这场战役的主动权,很快的就推进了中国內境,最后,
  • 在平壤之战中,明军用一种什么样的武器砸伤日军数千人?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 拂晓,一声号炮响起,平壤之战开始。站在西城城墙上的小西行长,严阵以待,等待着明军的进攻。然而,令他不解的是,号炮声响过之后,明军既不向前冲,也不架设云梯,而是两两一组,在原地架设起一种很奇特的装置。
  • 平壤之战中明朝的这支3千人军队做了什么,让3万日军全军覆没?

    朝鲜使我们中国的邻国,而最近朝韩的关系变化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朝鲜与美国韩国都是死对头,但对于我们中国一向和善,或许是邻国的原因,又或是其他的原因,朝鲜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还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当时日本想扩张,于是把魔爪伸向朝鲜,当时的中国国力
  • 平壤之战后,明日的士兵损失高达多少?

    开战前,小西有一万五千人的守备部队,加上一千人的外围驻留部队,共一万六千人。回到汉城以后,只剩六千六百二十九人。这两个数据表明,小西所部在平壤战役后的减员达九千三百多人。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其实就是小西行长所部在平壤战役里的死亡数字。因为
  • 平壤之战,明朝打的日本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最厉害的是什么?

    平壤围城之战,充分展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优势,日军凭借火抢打败了朝鲜,而明军又通过火炮完全碾压日本的火抢,赢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明帝国疆域辽阔,眼界宽广。不缺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以及当时科技的发展,选择的大炮是历史必然。日本地狭人稠,士兵缺乏
  • 汉中大战是决定魏蜀战争胜利的重要一战吗?

    魏蜀汉中之争指的是发生在公元217到219年间,蜀国和魏国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根据学者薛凤飞的介绍,此次战役没有独立成篇的文献,所以他从各个文献中摘录了相关的文献介绍了此次战役。除了薛先生的文献以外,我们将对比其他文献,对魏蜀汉中之争予
  • 为什么奉系东北空军的260多架飞机被日军缴获?

    1921年秋,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10年前,张学良受其父张作霖之命,前往东瀛参观日本空军。当张学良亲眼看到日本空军那先进的技术、经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建起自己的东北空军。回国后,张学良向张作霖如实报告了赴日参观空军的
  • 仓亭之战中赵云保护刘备突围,关羽和张飞去干什么了?

    仓亭之战,刘备被曹草打的落花流水,几次陷入重围,有新命之忧,多亏赵云出面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那么,问题是,刘备被围,危急时刻,为何是赵云保护刘备突围,关羽和张飞怎么不见了? 按理来说,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兄弟,兄弟三人应该同舟共济,同心协力,
  • 仓亭之战为何如此出名?仓亭之战的结果如何?

    即便仓亭之战没这么大的规模,但是经过这一次以后,袁绍的经锐部队差不多已经彻底被歼灭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了。如果说袁绍和曹草争夺北方霸权是一场拳击赛的话,那么经过昌廷议斩,袁绍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了。官渡之败加上有争议的仓亭之战,算是
  • 为什么说仓亭之战是击垮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原因是什么?

    “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绍以前事诉与义渠。”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带800骑兵撤退至部将蒋义渠防守的黎阳北岸,当时只有袁绍袁谭以及800人逃出,袁绍在官渡的经锐部队基本因为张合高览的投降和曹草的攻击而成建制的消灭
  • 仓亭之战——袁绍死前和曹草的决战

    通常来说,官渡之战被认为是曹草和袁绍实力角逐的转折点,但是在一些演义中我们也看到了袁绍死前和曹草的最后一战,但是这一战却远没有官渡之战那么出名?那么为什么仓亭之战为什么不出名呢?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道官渡之战后,袁绍再次集结人马和曹草
  • 为什么说南宋的彻底崩溃从丁家洲之战开始?原因是什么?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这成为宋元局势的转折点。 蒙古国的国号全称为“也可蒙古兀鲁思”,汉人有时会称为“大朝”。忽必烈
  • 富平之战——宋襄公和诸葛亮齐上阵,帮助南宋打金人

    南宋初年的时候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叫张俊,一个叫张浚。这两个人名音同字不同。张俊最终参与了宋高宗和秦桧陷害岳飞的事请,现在跟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墓前呢,算是遗臭万年了。 另一个张浚却不同,他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在宋高宗、宋孝宗时期都得到重用。不
  • 首页
  • 上一页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下一页
  • 末页
  • 3146280